• 24阅读
  • 0回复

在路线教育之后——记徐州服装厂职工一针一线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6-05
第3版()
专栏:

在路线教育之后
——记徐州服装厂职工一针一线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徐州市,有一个被广大工农兵誉为“一针一线为人民”的服装厂——徐州服装厂。
近年来,这个厂的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的指示,在职工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路线教育,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以及剥削阶级遗留下来的旧思想、旧作风。服装工人的思想面貌焕然一新,他们想工农兵之所想,急工农兵之所急,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服务态度不断改善,服务项目不断增多。工农兵顾客热烈地赞扬他们,说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光辉照亮了服装厂。
一针一线对人民负责
一天,这个服装厂的第十三门市部老工人傅兴瑞,在熨衣服时发现一件衬衣的袖子上跳了一针,线头鼓起了个小圈圈。他拿起剪刀把小圈圈剪开,然后用熨斗一烫,烫得平平整整,就是专职检验员也不会发现这里有什么问题。可是,当他拿第二件衣服来烫时,他的手停住了——
“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耐穿耐用。”傅师傅想起前些日子党支部还在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这段教导,把质量问题提到路线上来认识,号召大家注意质量,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他又想起前一个时期到煤矿参观,煤矿工人为了更好地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千方百计提高煤炭质量,生产时,把煤炭和矸石分开;收工时,把工作面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让煤炭里混进矸石。他们是那样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可是自己刚烫的这件衣服,明明看到跳了一针,虽然烫平了,对顾客穿着也不会有大的影响,但总是不符合质量标准呀!想到这里,他迅速把那件衣服拣了出来,拿到缝纫机上,认真地补了两针。
这两针,傅师傅不声不响地补上了,但他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对头:改正错误偷偷改,对吗?应该把它亮出来。于是,在一次会议上,傅兴瑞向大家讲了前两天发生的事情,并且作了自我批评。
傅兴瑞老师傅的斗私批修给其他职工教育很深。过去,有的同志对这一针一线从不放在心上,认为跳一针两针不碍事。现在经这么一讲,认识到如何看待这一针一线也有两种不同的思想。一位老工人回忆说:解放前,有一次,一个资本家给顾客扎衣服,跳针跳了很大一节,他用浆糊给粘上,把顾客哄骗走了。解放后,咱服装工人在党的领导下,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咱这一针一线都得为群众着想,一丝一毫也不能马虎啊!
追客送布
这也是发生在第十三门市部的事。
一天,来了一位取衣的顾客。她做了三件衣服,取衣的时候,其中的一条裤子还没有烫整。整烫工马上从裤袋里将剩余的碎布取出来当场进行烫整。可是烫整后忘了再把碎布塞进裤袋里。顾客急急忙忙取了衣服走了,余布也就忘记给她带走。
过了一会,营业员老胡发现了这块不到一尺长的布,吃了一惊。他想起这块余布是刚才那位取走了三件衣服的顾客的,就立即向门市部负责人傅师傅报告。
傅师傅二话没说,向老胡问明情况,又赶紧叫他查出顾客的住址,就放下手中的活,拿上余布,骑上自行车,去追赶顾客。这位顾客来取衣服的时候,傅师傅也在场,他记得这个女同志是高个儿,胖胖的脸,短头发,穿灰上衣。
“傅师傅!”老胡又赶上来提醒说,那位顾客才走了二十分钟,家住西关矿务局,有可能到汽车站搭乘汽车回去。于是,傅师傅就骑上自行车直奔开往西关的汽车站而去。
他先到了开往西关矿务局的公共汽车的起点站。乘车的人排成一列等候上车。傅师傅推着车子,从排头寻起,一个一个人端详。可是寻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寻不见那个顾客。他掉转车头,连忙赶往第二站。终于发现了那位顾客。
“你是刚才到第十三门市部取衣服的同志吗?”
“是呀!”那人惊奇地回答。
“是取了三件衣服吧?”
“是呀!”
傅师傅高兴极了:“对不起,我们太粗心了,你做的裤子剩了一块布,我们烫整后忘了放进裤袋里!”说完,便取出了那块裁剩的布。顾客接了布,看看眼前这个为了送还碎布而追赶得汗流满面的老师傅,感动极了,紧紧握着傅师傅的手,连声地赞扬他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为“夺煤保钢”出力
在市区通往庞庄煤矿的长途公共汽车上,经常看到两个妇女背着包袱,定期地往返在这条线路上。她们是徐州服装厂第四门市部负责人赵玉茹和营业员小周。她们深入矿区,上门为矿工服务。
第四门市部“上矿服务”的制度是从去年秋季开始建立的。那时,中共徐州市委号召全市人民开展“夺煤保钢”活动,争取超额完成国家的生产任务。服装厂党支部组织全厂职工展开讨论,第四门市部的十多个职工也热烈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夺煤保钢”是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咱们也得尽一分力。有的说,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毛主席的指示,咱们不能直接去挖煤炼钢,难道不能用咱们的剪刀、尺子为挖煤炼钢的人服务吗?一直在静静地听着同志们热烈议论的门市部负责人赵玉茹,这时接上去说:“‘夺煤保钢’,工人同志一定很忙,咱们到矿上给工人同志做衣服不行吗?”接着,她讲了这样一件事:
前些日子,她和别的同志到矿上参观,了解到有个老工人买了一件裤料,几次想到城里来做,都因生产忙,没来成,一直压了很长时间。
一听有这样的事,服装工人们更加感到不安了。都说,我们要改变“等顾客上门”的作风,要走出去为矿工服务,让矿工同志们有更多的时间抓革命、促生产。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他们每周派两个人去矿上,带上尺子,量好尺寸,把衣料带回门市部缝制;下周又带了做好的衣服送到矿工手里,再接回新的衣料。周周如此,风雨无阻。广大矿工们感谢他们这种上门服务的精神,更是异口同声地称赞他们的服务质量。
一次,有个老矿工拿着一件破旧皮袄问赵玉茹:“我这件破皮袄穿了十几年,还能翻修吗?”赵玉茹看了看那件皮袄,贴边和里子已经烂了,棉花滚成了疙瘩,皮子也有点霉了。赵玉茹在思索着。老工人以为不好做,就说:“要是不好翻修,也就算了。反正我平常不穿它,只是夜里挡挡风用。”
赵玉茹忙说:“老师傅,我们不怕麻烦,你这件皮袄能翻新。刚才我是在考虑怎么个翻新法。”接着,她把自己设计的翻修方案告诉了老工人。老工人乐呵呵地把皮袄交给了她。
回到门市部,赵玉茹组织大家拆的拆,洗的洗,弹棉花的弹棉花。不几天,就把这件旧皮袄翻旧如新了。她亲自把这件皮袄送到老工人手里时,老工人激动地说:“你们上矿为工人服务,真做得好啊。”
送来了党的温暖
今年春节前夕,气象台预报寒潮要到,即将下雪。服装厂青年工人刘淑云、戴先荣早早地来到了门市部,看到货架上给顾客加工好的棉衣,还有几件没有取走。小刘就和小戴商量,要赶在寒潮到来之前,把这几件棉衣给顾客送去。门市部负责人老曹听了她们的意见,亲切地说:“你们提的意见很好。”
小刘和小戴一听,高兴极了。两个人各抱了四件棉衣,带上发票,查看清楚顾客的住址,就去送棉衣了。
第一个顾客的地址发票上写的是“大同街五十号”。可是,大同街有许多巷,有的巷内又有六、七条小巷,发票上显然是漏写了巷名。怎么办呢?小刘和小戴就一条巷一条巷地对号、查名,向居民委员会打听,足足两个小时,才找到了顾客的住处。可是不凑巧,这位顾客上班去了。他们就又找到顾客的工作单位,让顾客试穿了棉衣。随后,她们继续向第二个目的地进发。
天,下起大雪来了。各抱着一大包棉衣的小刘和小戴,这时已累得腿痠、腰痛。特别是小刘,感冒没好,正在发烧。是继续送,还是回门市部?十八岁的小戴对十七岁的小刘说:“为人民服务要完全、彻底,咱决不走回头路!”雪越下越大,顾客的新棉衣上已是一层白了。小刘急了:“这怎么办?别淋湿了顾客的衣服!咱脱下衣服包起来吧!”小戴说:“那怎么行?你感冒了。”小刘说:“没关系!”说着,两人毅然脱下了自己身上的棉衣,用它包好了顾客的棉衣。
一路上,呼啸的北风刺透了小刘和小戴身上薄薄的绒衣,迎面的雪片打得她们眼都睁不开,两手冻得生疼,口罩也结冰了。可是,她们紧紧地抱着顾客的棉衣,毫不犹豫地前进着。到了第二个地址——徐州地委门口,她俩简直成了雪人了。传达室的解放军同志,热情地接待了她们,把她们拉到了温暖的火炉旁,一面让她们烤火,一面给她们写了收条。并且激动地说:“你们雪里送衣,这真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啊!”
解放军同志的勉励,更使小刘、小戴增添了力量。从地委传达室出来后,风更紧,雪更大了,可是她们为工农兵服务的心却更热了。她们把寒冷、疲劳、饥饿都置之度外,一心要把棉衣早早地送到工农兵顾客手里。过路的一位老大娘望着这两个姑娘穿着单薄的绒衣,却把棉衣抱在怀里,顶风冒雪地一个劲地往前奔,惊奇地说:“这两个憨丫头!棉衣不穿,抱着,嘴唇都冻紫了,成了雪人了。”
小刘爽朗地回答说:“大娘,俺不憨。俺心甘情愿!”她俩向好心的老大娘说明了原委。大娘听后,十分感动,忙说:“好姑娘,你们真是毛主席的好工人!”说着就要回家给她们拿雨伞。可是,为了尽快把棉衣送到顾客手里,她们谢绝了大娘的好意。又匆匆地赶路了。
从早上七点直到下午四点,在风雪天里,小刘和小戴走遍了全市东、西、南、北四个关,啃了两个冷饼当午饭,将两包棉衣一一送到了顾客手中。当棉衣送到最后一个顾客——永康路西巷六号一位老工人的手中时,老工人接过棉衣,十分激动,连连说:“今天你们送来的不只是一件棉衣,而是送来了党的温暖呀!”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