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6-05
第3版()
专栏: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共崇明县委领导成员在调查研究中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深入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才能不断巩固集体经济,促进全县革命和生产形势的发展
据新华社上海电 中共上海市崇明县委领导成员,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积极领导好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了全县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
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崇明县在一九六八年就实现了粮食亩产千斤和皮棉亩产百斤。为了争取更大的胜利,崇明县委领导成员近几年来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使领导工作步步深入。在调查研究中,县委领导成员白天同社员一块干活,晚上走家访户,同贫下中农和基层干部促膝谈心。他们从几十个生产队的调查中发现,有的生产队由于领导成员路线斗争觉悟不高,没有按照上级的要求安排种植计划,有的地方阶级敌人仍在鼓吹“自由经营”,腐蚀社员和干部,结果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而有些生产队由于狠抓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坚决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办事,群众觉悟不断提高,生产年年增长。这些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深入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才能不断巩固集体经济,崇明县才能继续前进。于是,县委作出了相应的决定,同时把调查中掌握的正反两方面的材料交给群众,向群众进行路线教育。许多社、队联系本单位实际,对照这些材料,认真学习先进,批评错误,总结经验,深入开展对刘少奇一类骗子的批判,有力地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鼓舞了干部和社员抓革命、促生产的积极性。
崇明县委在蹲点调查过程中,充分发挥县委“一班人”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深入研究生产上的问题。他们通过多点对比调查,对了解到的情况反复分析研究,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掌握崇明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的规律,在指挥生产上做到了有的放矢。近两年来,县委领导成员在一些先进队和后进队参加劳动中,总结了一些社、队的增产经验,也寻找出一些社、队减产的原因。在三星公社十六大队蹲点的一个县委常委,发现一个生产队的一百三十多亩粮田在一九七○年全部实行三熟制后,全年粮食比一九六九年增产四万多斤;另一个常委在海桥公社八大队第六生产队调查,得到了这个队一百多亩麦田改狭幅条播为阔幅散播,亩产量比上一年猛增一倍的材料。县委的一个主要领导成员在堡镇公社堡兴八队了解到的材料也表明,由于实行早稻的合理密植,一熟亩产量就比上一年同熟增产三百零二斤。他们从这些事实中认识到,崇明县增产的潜力很大,实行合理密植,扩大三熟制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就是增产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还有一些县委领导成员在一些社、队调查的材料,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有的队因二熟制改三熟制或因改稀植为密植而减了产。县委的领导成员,带着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材料再回到群众中去征求意见,并且对一些队减产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调查。通过反复了解,他们发现这些单位提高土地利用率后之所以减产,或者是因为劳动力和肥料不足,或者是因为灌溉条件差,从而懂得提高土地利用率只是增产的一个方面,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力、肥料、灌溉条件也必须相应地跟上去。于是,县委在推广三熟制、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又及时总结推广了汲浜公社和向化公社十八大队发展养猪事业的先进经验,促进全县养猪事业的发展,为农业增加肥料。
崇明县委领导成员在蹲点调查中,十分注意根据群众的批评意见,切实改进县委的工作,加速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去年春天,县委制定了一个学大寨的规划草案,由常委分头拿到群众中去征求意见。在各社、队召开的座谈会上,许多贫下中农和基层干部在讨论这个规划草案时,建议县委要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的教导。县委领导成员从中认识到,广大贫下中农和基层干部,对县委以及一些地方的干部不注意研究生产、抓好生产,很有意见。于是,县委书记首先在县委会议上斗私批修,检查了自己在领导生产问题上的一些错误看法,县委的其他领导成员也检查了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的种种糊涂认识,进一步分清了抓革命、促生产和“生产第一”的界限,增强了县委“一班人”对领导好农业生产的自觉性。为了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县委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情况,并把常委蹲点、下基层调查研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鼓励大家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领导好农业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