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踏着铁人的足迹前进——大庆青年工人认真学习王进喜迅速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6-14
第2版()
专栏:

踏着铁人的足迹前进
——大庆青年工人认真学习王进喜迅速成长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王进喜同志生前整整战斗了十年的大庆油田上,无论是在机器轰鸣的钻塔下,还是在原油上喷的采油树旁,无论是在沸腾的工地,还是在紧张的车间,人们都会看到很多青年人在忘我地劳动着,为建设和发展祖国的石油工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是一个铁人百炼成钢,万千新人茁壮成长。他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高举铁人扛过的大庆红旗,踏着铁人的足迹奋勇前进。
勇于实践的副指导员
在大庆采油一部北三队里,人们热情地赞扬年青的副指导员刘国君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深入实际,勇于实践的先进事迹。
刘国君今年二十五岁,是一九七一年担任副指导员的。开始他同一个青年徒工谈话,由于对情况了解不够,又缺乏经验,话说不到点子上,没谈几句就崩了。事后,他带着一肚子畏难情绪,找指导员老于说:“我不行,你有经验,还是你去谈吧。”老于满怀热情地问他:“如果说我有经验,我的经验又是从那里来的呢?”老于向小刘介绍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同小刘一起回顾了王进喜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由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党的一名优秀干部的模范事迹。然后,恳切地对小刘说:“只要我们象铁人那样,努力看书学习,认真刻苦实践,就会不断取得做好工作的经验。”这一席话,使小刘很受启发。不久,刘国君经过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了那个青年徒工的情况,然后针对他的特点,多次主动找他谈心,终于解决了他怕苦怕累的思想问题。这以后,那个青年徒工进步很快。
去年八月,领导上要求大家挖掘潜力,增产原油。北三队处在开采了十几年的老矿区。这里的油井不增加,产量能不能增加呢?对此,有些人信心不足。刘国君就和其他干部一起,一边组织大家学习《实践论》、《矛盾论》,一边对全队每一口油井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了挖掘潜力的七条措施。接着,他又组织了一个青年突击队,把原来三口油井使用的一条输油管线改成两条,从而大大提高了出油量。他经常对大家说:“我们学习铁人就要在斗争中学,如果只是坐在板凳上喊,是学不到‘铁人精神’的!”
刘国君担任副指导员以后,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一直坚持参加劳动,密切联系群众。他对他原来的老师傅说:“我当了干部,照样是你们的徒弟。”工人们一直亲切地喊他“小刘”。
斗争不息的小闯将
深夜,隆隆的机声响彻四方。一二○五钻井队的工人正在开动钻机下套管。突然,刹把对钻机失去了控制作用,只见十多吨重的套管、游动滑车等钻井设备,从高空风驰电掣般地向下滑,钻台在剧烈地震动。眼看井要毁坏,人要伤亡。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青年猛喊一声:“快闪开”,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一个箭步冲上去,在其他同志配合下,拚出全身力气,用一百五十多斤重的安全卡瓦卡住了飞速下滑的套管,避免了一场重大的事故。这个青年就是钻井队的一班班长、共产党员高金颖。
高金颖是一九六六年从学校分配到一二○五钻井队的,曾多次直接受到铁人王进喜的教育和帮助。王进喜一次说的几句鼓励他的话,他铭记在心,永志不忘:“小伙子,好好干吧!要快快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就需要你们这些有文化的年青人。钻井工作虽然艰苦,却是一个锻炼人的好地方。”几年来,高金颖时刻用铁人的话,鼓舞自己,鞭策自己。
去年,一二○五钻井队的工人们,决心攀登年钻井进尺十二万米的新高峰,实现铁人老队长未竟的遗志。在这场争分夺秒的战斗中,高金颖为了多打井,快打井,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下井场。一天早上,完钻后正要卸钻杆的时候,井架电梯突然被天车卡住了。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不能按时“搬家”开钻。当时,六、七级的大风卷起飞沙,摇晃着将近四十米高的井架,在空中作业很危险。小高想起铁人王进喜生前常常说的一句话:“时间是党的,国家的,谁也没有权力浪费!”他毫不迟疑地上了井架,及时修好了电梯,保证了正常生产。就这样,高金颖和全队工人一起奋战,去年一年打井十二万七千多米,创造了我国年钻井进尺的最新纪录。
认真负责的新瓦工
在铁人精神的鼓舞下,油田建设二大队三中队的张天国也是一个迅速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他一当泥瓦工,就满心想干出个名堂来。一天,他同工人们一起砌一座围墙。他学着老工人的样子,拉开架势,不声不响地猛干起来。但是,在完工时,发现他砌的那面墙比规定高出将近半块砖,只得推倒重来。当时,张天国心里十分难过。老工人唐万顷看到了,一面帮他返工,一面和他谈心,向他讲述铁人王进喜在打井时精益求精,为油田建设负责一辈子的好思想。还对他说:“我们泥瓦工整天和砖瓦、砂石打交道,看起来是粗活,可是粗中有细呀!要是一瓦刀泥抹得不均匀,一块砖砌得不端正,就会影响一面墙的质量,就会给油田建设带来损失。”铁人的事迹,老工人的帮助,对张天国教育很深。从此以后,他遇到每一项工作都认真对待了。
去年六月,在给一个大罐体打地基的时候,他发现支承罐体的中心柱的坑底有几根杂草和一些污水。他想,如果不及时除掉,钢筋混凝土打进去,结合面不严密,就会出现原油渗漏现象。可是,中心柱的坑底将近一米深,坑口窄小,下面又隔着一层网状的钢筋,人下不去,打捞工具也用不上。这时,为革命认真负责的精神,促使他毫不犹豫地趴在坑口,把杂草一根一根地拣上来,把污水一点一点地舀出来。
今年年初,大地冰封。一次,小张在检查一口油井的输油管线时,发现有大约一块砖大的地方刮掉了防腐、保温沥青,如果不及时浇上,就会影响几千米管线的寿命和正常输油。可是,因为作业面在管线的下部,离地面很近,施工十分困难。小张就和大家将焊接在管线两边的铁夹板用泥土堵死,然后在一端开一个小孔,把化开了的沥青一滴一滴送进去,终于解决了问题。
张天国对工作处处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负责精神,受到了油田建设指挥部的表扬,成为青年工人学习的榜样之一。
勤俭节约的女青年
王进喜同志在生命垂危的时刻,还一再嘱咐自己领导过的回收队,嘱咐“勤俭大院”的工人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光荣传统。这个“勤俭大院”,就是人们对十几年前几个家属和职工靠一顶帐篷、两把榔头办起的机修厂修旧车间的亲切称呼。
“勤俭大院”的老工人高凤久,是油田上艰苦奋斗的一名标兵。一次,青年工人张春荣在打扫工房时,把掉在地上的一颗螺丝钉一忽拉就扫走了。高凤久看见后,从扫帚下面把这颗小小的螺丝钉拣了出来,又把小张叫到跟前,给她讲了这样一件往事:一天傍晚,有个采油工人送来几块压力表,让高凤久修理。他修好后就送回采油队去,快到油井房时,发现有一块表缺少一个螺丝,只好又返回车间把螺丝配好,再送回去。讲到这里,老高耐心地对小张说:“要修好一块表,缺少一个螺丝也不行。螺丝钉虽小,也是国家财产,不能随便就扔了啊!”老工人的言行对小张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从此,小张向铁人学习,向老工人学习,经常把螺丝、垫圈、胶皮等等收拣起来,用木箱分类装好。在修理工作中,她坚持废材利用、旧材代用、小材大用。两年来,她修复了各种仪表九百多块,其中小的零配件都是使旧的,用废的,从没有领过新的。张春荣还经常热情地向新来的青年徒工讲一颗螺丝钉的作用和意义,把勤俭节约的精神传下去。
这样,张春荣就成了“勤俭大院”中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好工人。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