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卑贱者最聪明——九江市木器厂试制木屑齿轮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6-14
第2版()
专栏:

卑贱者最聪明
——九江市木器厂试制木屑齿轮前后
江西九江市木器厂,利用木屑代替钢材或棉布制造齿轮成功了。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木屑齿轮性能良好,符合使用要求,同时还具有成本低、重量轻、防腐防锈、消音耐磨等特点。这又一次证明了一条真理:卑贱者最聪明!
求学
早在一九七○年春,青年工人丁传吉、饶阳清为了给木屑综合利用找门路,走访了市里的有关部门,翻阅了许多资料。一天,他们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小常识:木片浸胶后,经过热压,用途很广,可以代替钢铁造齿轮……。看着,看着,两个小伙子都惊喜地叫了起来:“木片造齿轮,真对路!”回厂后,小饶向兄弟单位要了几斤树脂胶,小丁从车间里提来了大半桶木屑,大伙儿七手八脚地就试验起来了。结果,热压出来的齿轮,看起来不错,装上机床转三天,便“剃了光头”。
试验虽然失败了,工人们的首创精神却得到了党组织的支持。厂党支部书记庄仕民亲自带领小丁、小饶和老工人胡树根,到一个胶木齿轮厂参观学习。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厂子。学习小组的同志们走进车间,只见大小管道纵横交错,各种仪表星罗棋布,填料全部用的是新棉布。看看人家,想想自己,原材料一个是棉布,一个是木屑;设备条件一个是现代化,一个是土家伙。这样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向胶木齿轮厂究竟学什么?经过热烈的讨论,小丁说:“我们两个厂虽然条件大不一样,但木屑和棉布都是木质纤维,工艺流程完全相同,只要用脑筋,就能学到有益的东西。”老胡接着说:“对!就要学会当‘翻译’,把大的翻成小的,把洋的翻成土的,用穷办法解决问题。”
第二天,他们又来到胶木齿轮厂,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看,一台设备一台设备地问,一位师傅一位师傅地请教,每个人的小本上都记满了准备“翻译”的第一手资料。
“翻译”
在一间低矮的木板房里,灯光彻夜通明,试验小组的同志们,正在聚精会神地
“翻译”恒温上胶这个关键环节。有的说,人家那么多的管道和阀门,归根到底无非是使胶池保持一定温度。有的说,当“翻译”,就是要用土办法取代蒸气管道,达到恒温上胶的目的。方案一个个提出,又一个个否定,人们送走了黑夜,迎来了黎明。
一天,小饶从他父亲用热水烫酒的事受到启发,提出一个方案:在一个装开水的大木盆里放上一个盛胶水的搪瓷盆,再用两根小竹筒,一根接在开水桶的龙头下,使开水源源不断流进木盆里,一根作为排水管道,把降温了的水排出去。一试,木盆里的水果然保持着一定温度,解决了恒温上胶这个关键问题。
胶木齿轮厂的主要设备是油压机,工人们就用“洋翻土”的办法,根据千斤顶的原理,利用废旧钢铁,自行设计制造了六台油压机,解决了主要设备的问题。
胶木齿轮厂使用大型反应锅熬胶,用真空泵吸收水蒸气,使树脂胶脱水。工人们就用“大翻小”的办法,自建两座小炉小灶熬胶,用排气风扇吸收水蒸气,解决了脱水的问题。
前进
接着,就剩下热压工艺问题待解决了。当时正是炎夏,工人们一直在高温下坚持试验。开始,他们把成型温度定为摄氏一百八十度,压出来的齿轮,象烧焦了的锅巴,满是裂纹。后来降为一百三十度,又因温度不够,成不了型。于是,他们从一百三十一度起,温度上升一度,试验一次,一直试到一百五十度,还是没有一个成功的。人们看着一个个废齿轮,热火朝天的试验棚,变得一片寂静。
就在这个时候,党支部委员会的几个同志来到试验棚,把大家招呼在一起。支部书记庄仕民问大家:“一个汽车正时齿轮需要用多少棉布?”大家答:“一丈四。”
又问:“生产一个纺织机上的过桥齿轮需要用多少钢铁?”大家答:“十六斤。”
“对了!”老庄站了起来说:“如果木屑齿轮试验成功,半斤木屑就能顶一丈四尺布,两斤木屑就能顶十六斤钢铁。我们这个小厂出的木屑,要是都利用起来,每年就可为国家节约七百四十多万米棉布,或三千二百吨钢铁。这是一个多大的数目啊!”人们越听越振奋,心想:是呀,这么大的事,失败几次算什么?
试验棚又活跃起来了。老工人胡树根把试验失败的二十几个齿轮拣起,按次序排列起来。大家都围拢来“会诊”。经过仔细对比分析,发现一百三十五度以下的不成熟;一百四十度以上的炭化了;一百三十六、七度的有些夹生;一百三十八、九度的又过火起泡。小丁灵机一动:为什么温度低一点就夹生,高一点又过火起泡?热压齿轮是不是跟做饭一样,也要有个“闷一阵子”的工夫?他这个想法,大家觉得很有道理,立即进行试验。经过反复实践,他们终于掌握了热压工艺:在温度上升到一百三十六度时,切断电源,“闷一阵子”,这样热压出来的齿轮既不夹生,又不起泡,坚硬美观,完全符合要求。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