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普及小学五年教育,有条件地发展七年教育——中共河北涿县兰家营公社党委对当前办学重点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7-08
第2版()
专栏:

普及小学五年教育,有条件地发展七年教育
——中共河北涿县兰家营公社党委对当前办学重点的调查
毛主席在一九六八年发出“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指示以后,我们公社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很高。全公社十个生产大队不仅普及了小学五年教育,还普遍办起了七年制学校。有的生产大队因为办起了七年制学校,把重点放在中学教育上,结果不利于小学五年教育的普及,一些贫下中农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意见。
为了明确当前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我们组织干部深入到观仙营、毛屯等大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两种情况。
一种是从贫下中农的需要和本大队的具体条件出发,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普及五年教育上,同时适当满足一些贫下中农子女上初中的要求。观仙营大队就是这样办的。这个大队有八个生产队,二百七十户社员,七至十三周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党支部中有的成员因此产生了“普及到顶”的思想,主张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普及七年教育上。另一些同志认为,目前还有不少学生不能读完五年就中途停学,说明普及五年教育的工作还不巩固;而且根据大队目前的师资力量和经济条件,也只能以办好五年教育为主,对于小学毕业有条件升入中学的,可以送到社办中学去读书。两种意见,究竟那一种正确呢?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不可以超越客观情况所许可的条件去计划自己的行动,不要勉强地去做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事情”的教导,总结大队过去办农业中学的经验教训:当时抽调了三名小学教师,挤占了小学的三套教室、桌凳,最后因为缺少经费不得不停办。大家认识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超越客观情况所许可的条件。当前,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巩固五年普及教育上,并适当地发展七年教育。
统一认识后,这个大队对中途退学的八名贫下中农子女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在这八名学生中,有四名是因为家庭负担重不能继续念书;有四名是受了“读书无用”论流毒影响而不愿意念书。这就说明,要保证在学儿童普遍坚持学完五年,必须象组织学龄儿童入学一样,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于是,他们针对不同情况,集中力量解决贫下中农子女中途退学的问题。由于认真细致地抓了巩固五年教育的工作,这个大队读完五年的学生不断增加,同时也满足了每年有三十名左右的小学毕业生到社办中学读书的要求。
另一种情况是,把主要力量放在七年教育上,结果不利于五年教育的普及。毛屯大队的情况就是这样的。这个大队有八个生产队、二百四十五户社员,七至十三周岁的学龄儿童二百二十四人。一九七一年,因为教室不够,有些学龄儿童不能入学;不少学生入学后,不能读完五年就中途退学。大队的小学有六个班,只有八名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大队还办了一所农业中学,因为没有教师,只好从小学抽调了两名教师。这两名教师除了担任中学课程以外,还要兼顾小学的一些课程,弄得顾此失彼。这样做的结果,小学和中学都没有办好,群众不满意。一九七二年,这个大队有二十六名小学毕业生要求上初中,结果只有十七名被选上,其余九名因为功课差不能入学。
毛屯大队的情况在公社有些代表性。公社党委抓住这个问题,组织各个大队的干部和一些教师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的教导,分析了全公社办学的实际情况。整个公社每年有四百三十名左右的学龄儿童入学,而每年升入初中的学生只有一百六十名左右;不少学龄儿童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坚持受完五年普及教育而中途退学。从这些情况来看,当前贫下中农的迫切要求是普及小学五年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条件地发展七年教育。
在统一了思想的基础上,大家一致表示要把巩固和提高五年普及教育作为当前农村教育的重点来抓。公社党委作了统一规划,把原来各大队办的十几个初中班和农业中学,调整为两处民办公助的联办中学,由公社党委直接领导。这样调整后,抽出了十名教师充实小学教师队伍。中学设在张家庄大队和兰家营大队,学生上学距离最远的不超过五里,一般是一、二里地,符合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这样做,也保证了各个大队党支部集中力量抓好五年普及教育的巩固和提高工作。南鲁坡大队党支部过去由于集中精力抓七年教育,对普及五年教育抓得不够,每年总有一部分学龄儿童不能入学;经过调整后,去年学龄儿童入学率显著增加。其他一些学校的教学质量也都有所提高。贫下中农高兴地说:“这样办学校就合我们的心意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