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学习革命理论 提高认识能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7-10
第4版()
专栏:

学习革命理论 提高认识能力
铁道兵某部 东智文
几年来,我们部队在原始森林里修建铁路。这里气候严寒,冰冻期长达八个月,最低气温为摄氏零下五十多度,有长年积雪的深山,有冰冻数尺的河流,有人马难行的沼泽地带,过去曾被称为高寒
“禁区”。广大指战员认真看书学习,提高了认识能力,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地完成了修建铁路的任务。我们深深地感到,革命理论是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在实践中认真读书,提高认识能力,才能取得改造客观世界的主动权。
刻苦学习,摆脱唯心主义的束缚
高寒林区的一大特点,就是冷。如何对待这个特点?是坚持唯物论、辩证法,还是搞唯心论、形而上学?一直是这种地区铁路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过去,有些“权威”认为,严寒地带,零下五十度,冬季很难施工,只能夏进冬出。为此,规定“半年施工半年停”。
这个结论对吗?按照它办事,就要拖延铁路建设,这是不允许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广大指战员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军事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对于我们头脑的反映”。存在决定意识,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通过反复实践可以认识它。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冷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它的客观规律性,我们只要勇于实践,就能够认识它、掌握它。我们部队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以唯物辩证法为武器,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和运用冷的规律,在冰雪严寒中积极地开展了冬季施工。例如:冷使河流半年封冻,在冰河上作业,滴水成冰,呵气凝霜,钢钎冻得发脆,手脚冻得发僵,困难确实很大。但是,冷使河流冻结数尺,可成为桥梁施工中的“天然浮桥”,通行无阻,作业面宽;在冰河上开挖桥基,可以逐层剥冰,逐层冻结,使河床下的流水形成天然的“冰围堰”,避免了夏季水中作业的困难;冷使河底冻结,桥基可以垂直开挖,既减少了作业量,又不用抽水机。事实是这样的:冷给施工带来某些困难条件,也造成不少有利条件。那种“半年施工半年停”的结论,显然是对冷作了形而上学的解释,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违背人的认识规律的。
指战员们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施工,不断取得冬季施工的自由。他们在桥梁建设中,不仅积极利用冷的条件进行施工,而且不断地创造冷的条件。当天气转暖,基坑内温度升高,容易渗水,影响施工时,他们就想办法在基坑旁把寒风引进基坑,降温促冻,使基坑壁保持冻结,加快施工进度。经过实践,指战员们认识了冷,不仅不怕冷,而且设法利用冷的有利于施工的一面,在大、小五十多条冰河上,建成一座座桥梁。广大指战员把在冬季施工中积累的经验,总结为四个字,叫做“以冻制冻”。广大指战员就是这样运用唯物辩证法,成功地进行了冬季施工,打破了“半年施工半年停”的陈规,加快了铁路建设。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离开了实践,既不能认识世界,更不能改造世界。事物的规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运用。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所谓“头脑制造法则”,就是否认事物规律的客观性,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否定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我们必须批判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在三大革命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依靠群众,取得改造客观事物的主动权
事物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但怎样认识事物的规律呢?这就是要尊重唯物论的反映论,依靠群众的力量。
部队进行隧道施工时,由于冷,一遇到地下水,坑道上下就结满了冰凌,好象一座“水晶宫”,给施工造成严重困难。开始,部队缺乏经验,又没有完整的技术资料,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有的单位根据旧技术资料的规定,想了一些办法,但是没有成功。怎么办?部队各级领导再一次认真看书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毛主席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群众是认识世界的主体,富有实践经验。没有经验,依靠群众的实践,就能取得经验;没有办法,依靠群众的智慧,就能想出办法。要解决隧道施工中的困难,必须首先依靠群众的实践认识地下水冻结的规律,从中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部队领导于是深入基层,一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一面发动群众搞试验。我们根据群众实际调查和试验所得到的宝贵资料,充实了原来的认识,找出了这里地下水冻结的特点。这就是:隧道峒里的温度比峒外高,峒里的地下水不易冻结,即使冻结也可以采取措施临时解决。但是由于这里冬季高寒,冰冻期长,地下水温度也很低,流入隧道后冻结快,形成冰堆,严重影响施工。要使地下水不冻结,只有不让它与外界冷空气接触,保持原来的温度。广大指战员根据这个分析,在砌筑好的隧道几米下挖一个泄水洞,把地下水引入洞内,使得隧道里不积水。俗话说:“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因为泄水洞比隧道平面低,原来流入隧道里的地下水,便向泄水洞里流了。这样避免了隧道积水,不积水也就不存在结冰现象;同时使地下水不与外界冷空气接触,使水温不起变化,地下水不断地流入泄水洞,从而解决了积水的矛盾,为隧道施工创造了条件。可是在向外排水时,又遇到了困难。泄水洞的出水口和外界接触,容易封冻,一冻就堵住地下水,排不出去。这时,指战员们在实践中仔细地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地下水的深度和出水口处覆盖层的厚薄不同,水的温度也不一样,冻结快慢和冻结厚薄也不一样。水冻不冻是保温条件不同引起的,洞内保温条件好就不冻,洞口保温条件差,气温低,就容易冻结。于是,我们利用林区生长的一种塔头草(这种草长在沼泽地,长得茂密,由于流水、泥沙淤积在草根下,在冬季冻结成大块)作为保温设施,在出水口堆积、覆盖,效果很好。加上水的本身流速所产生的热量,这样就使地下水出口不冻了,从而解决了地下水冻结的问题,保证了隧道顺利施工,为高寒区开挖隧道提供了经验。这一事实深刻地教育我们,领导离开群众的实践,就会一事无成。只有依靠群众,善于把群众在三大革命实践中的经验,加以分析、总结,然后集中起来,才能取得领导的主动权。
部队领导由于依靠了群众,不断地克服了困难,提高了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在线路施工中,我们碰到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塔头沼泽地带。这种地方,一到化冻季节就翻浆,人马、车辆难行,填筑路基困难很大。指战员们根据塔头草的特点,把路基外的塔头草挖出来,倒过来填到路基中塔头草与塔头草之间,铺平坑洼,然后加上一层遮阳土。这样,由于塔头草有保冻作用,阳光又透不过土层,基底保持冻结状态,不再翻浆,而且不要换填土方,节约了人力、物力,加快了工程进度。在塔头沼泽地带修路,路基下沉时,指战员们就想办法填固冻层,使路基下面长年冻结,结实坚固,从而搬掉了“拦路虎”,在过去视为畏途的塔头沼泽地带修起了铁路。
在高寒林区修建铁路,我们还缺乏经验,领导感到困难的许多问题,群众都在斗争实践中解决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都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群众的丰富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任何领导只有深入群众,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才能提出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引导群众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克服困难,办好事情。否则只靠少数人主观臆想,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是产生不了正确的工作方针,也不会想出切合实际的好办法的。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示我们:“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马列主义,懂得多一些更好。”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可以分清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懂得一些马克思主义,就能批判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在三大革命实践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自觉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