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引江济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7-11
第3版()
专栏: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引江济淮
这个工程既能自流排灌,又能电力扬水排灌,为苏北里下河地区十多个县、市的抗旱排涝、夺取农业增产,作出了贡献
据新华社南京电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和安装设备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实现引江济淮,为苏北里下河地区十多个县、市的抗旱排涝、夺取农业增产,作出了贡献。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建成的我国最大的一座电力排灌工程。整个工程由三座大型现代化电力抽水机站、七座中型节制水闸、三个船闸等十多个部分组成。它既能自流排灌,又能电力扬水排灌。遇旱时,它能把长江水抽引到大运河的自流灌区,灌溉江都、高邮、宝应、兴化、淮安五个县的三百多万亩农田;受涝时,它可以把里下河地区的渍水排入长江,大大减轻这个地区的内涝灾害。
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十多个县、市,连年来在遭到大雨、干旱等自然灾害袭击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仍然获得了丰收。一九七○年秋天水稻成熟前,这里连续降雨四十多天,抽水机站抽排渍水九亿零七百万立方米,及时解除了里下河地区三百多万亩稻田的内涝。其中受涝比较严重的江都、高邮、兴化、泰县、泰州市,粮食总产量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十四以上。一九七一年夏天这里连续五十多天没有降雨,出现严重的旱情,影响了大面积的水稻栽插。抽水机站及时抽引江水六亿二千三百万立方米,通过大运河送到里下河地区,保证了水稻的适时栽插。这一年在干旱的情况下,江都、兴化、高邮、宝应、淮安五个县的农业生产仍然获得了好收成,粮食总产量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六。去年冬季,抽水机站又抽引大量江水,对里下河地区的二百多万亩麦田进行冬灌,保证了今年夏熟作物的丰收。近来,里下河地区由于连降暴雨,河水陡涨,大面积稻田受到内涝威胁。抽水机站及时开放节制闸,把这个地区一千七百多万立方米的渍水排入长江,使三百多万亩秋熟作物正常生长。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经历了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一九六一年开工兴建第一抽水机站时,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一伙竭力阻挠和破坏,胡说什么“自己动手搞这样大的抽水机站是胡闹”、“没有外国设备不行”。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和革命干部顶住了这股黑风,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担负设备制造任务的上海电机厂等单位通力合作,团结战斗,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制成了我国最大的农田排灌机械。接着,工人和技术人员们又认真总结经验,连续作战,建成了同样规模的第二抽水机站。
在筹建第三抽水机站时,工人、技术人员和革命干部提出了抽水机站不仅要能抽水,还要能发电的设想。这就需要有一种可逆式的大型机组,而这种设备过去制造单位还没有生产过。工人和技术人员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拿出了具有我国独特风格的机组设计方案和技术资料。上海等地的制造单位,按着设计要求,群策群力,及时完成了这种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型农田排灌机械的制造任务。第三抽水机站共安装了十台大型可逆式电机机组,抗旱排灌时可以抽水,不抽水时可以作为水轮发电机组引水发电;抽水能力比第一、第二两个抽水机站的总和还要大,发电能力可以供应一个一二十万人口的城市生活用电的需要。这座抽水机站还采用了其它一些新技术,如在操作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弱电控制设备等。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于一九六九年九月胜利建成以后,工人和技术人员又深入开展技术革新活动,进一步发挥原有设备的潜力。他们先后搞成了可控硅励磁装置等三十多项技术革新项目,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为支援农业生产作出了新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