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新型的工人技术人员在成长——记上海机床厂“七·二一”工人大学第一批毕业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7-22
第1版()
专栏:

新型的工人技术人员在成长
——记上海机床厂“七·二一”工人大学第一批毕业生
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毛主席关于“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的光辉指示发表以后,上海机床厂创办了一所“七·二一”工人大学,第一届五十二名学员已于一九七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毕业。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指示,有三十四人回到了原来的车间、班组,八人支援内地建设,十人分配在厂的磨床研究所搞科研和设计工作。一年来,这批新型的工人大学生,认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朝气蓬勃地战斗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第一线,成了厂里生产技术领域中的一支有生力量。
鲜明对比
这个厂动力科的冷作小组,是专门修配全厂辅助设备冷作件的。组内设备条件较差,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一九六四年,这个组的老工人刘贻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出要造一台油压机。但设计油压机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理论知识。当时刘贻鸿虽然已有二十年工龄,由于文化水平低,要设计不懂计算,要制图不会画图,脑子里许多想法,表达不出来。
刘贻鸿从“七·二一”工人大学毕业后回到组里。他主动承担了设计、制造油压机的任务。他根据厂里现有的条件,从实际出发,自己动笔计算、制图,设计出了一台七十五吨的油压机。然后又和小组的工人一起找废旧材料进行加工和装配,前后只用了两个月,就造出来了。这台由工人大学生设计制造的油压机,百分之六十五是利用废旧材料。其中一个关键零件——油缸,按常规应该用浇钢件,因为厂里没有相应的设备,外面一时又找不到,刘贻鸿通过计算,改用无缝钢管,使用起来效果很好。工人们都赞扬刘贻鸿“现在是如虎添翼,干得好啊!”
这个鲜明的对比,说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学习了技术理论以后,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务虚名
“七·二一”工人大学的工人学员,在运用自己所学的技术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从实际出发,不务虚名,努力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车间的磨床工人蔡荣炳,从“七·二一”工人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原来的生产小组,一面顶班劳动,一面与工人一起搞技术革新。这个组有一台滚筒螺帽磨床,加工零件的合格率长期来只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这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操作这台机床的工人非常着急。蔡荣炳和组内几个工人师傅一道,边调查研究,边分析原因,并且自己找材料试验,改进了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部件结构,现在,产品质量稳定,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一年来,蔡荣炳已和大家一起搞成了六项革新,大大改变了小组的生产面貌。
二车间磨床体壳的加工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工序长、效率低。工人们很早就想把几道工序并成一道,但由于车间技术力量不足,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工人大学生江金龙、王彩彩回到车间以后,车间党支部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们,并要江金龙负责总体设计。他和王彩彩等同志深入到有关单位去参观学习,调查研究。回来后又反复同车间工人们一起商量,很快就搞出了设计方案。在制造过程中,他们和工人、革命知识分子一起,日夜奋战。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一台新的高效率的镗铣机终于诞生了。机床的几个主要部件都是他们从厂里找来废旧材料改制而成的。新机床提高了加工精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四倍。
坚持实践
“七·二一”工人大学的第一期毕业生,在回到生产岗位以后,遵循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坚持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劳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已有三个孩子的周赛飞,原来只有小学程度,是个普通的女电工。从“七·二一”工人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在磨床研究所的电器设计组。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负责自动双端面磨床的电器设计,这项设计需要采用先进的可控硅装置。周赛飞虽然当了十多年电工,但对可控硅装置并不熟悉,设计有一定困难。她满怀信心地努力学习,不断地向老工人和技术人员请教,终于攻克了一道道难关,胜利地完成了设计任务。为了避免试制过程中造成浪费,她一丝不苟地反复核对设计图纸,发现差错,立即亲自到各车间去认真校正,直到满意了为止。
担任这台磨床主要设计工作的陈宝根,原来是个装配工。设计前,他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和其他设计人员一起,走访了十多家工厂,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有一次,他们来到一家轴承厂,了解到这个厂原先有一台双端面磨床的振动料斗有问题,陈宝根便和老师傅们着力找出问题的“症结”,这样既帮助这个厂解决了问题,又为自己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案。由于陈宝根在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这台自动双端面磨床的设计工作很快完成了。和陈宝根一起参加调查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深有感触地说:“工人大学生这样开门搞设计,很值得我们学习。”
经过短短一年的锻炼,“七·二一”工人大学的第一期毕业生,很多人已能独立地进行设计、施工和工艺改革,在车间、班组和科研部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广大工人群众和技术人员的好评。但是,他们牢记毛主席关于“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教导,时时想到自己是在毛主席光辉的“七·二一”指示指引下培养出来的新型大学生,应该自觉地为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战斗,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