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认识伏雨 增产食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7-22
第3版()
专栏:

认识伏雨 增产食盐
解放军某部一连五班
过去,盐工中流传着这样的话:“不怕太阳毒,就怕连阴雨”,“好盐工,难管天,碰上阴雨干瞪眼”。这就是说,下雨是影响产盐的主要障碍,特别是三伏天,正是气温高、结晶快的好时机,却偏偏雨水频多,没法开滩晒盐。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有“伏季不产盐”的老规矩。
能不能治服老天,在伏季产盐呢?联系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认识到:世间一切事物的规律都是可知的,伏季下雨的规律也是能够摸得清的。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怕困难,细观察,多思考,就能够摸透下雨的规律,变被动为主动。
开始,我们心里没有底,就采取了以防为主的办法,一晴天,就灌池,一听预报有雨就赶快圈卤回塘。但夏季气候变化快,常常弄得我们手忙脚乱。有时眼看要下雨了,我们圈起卤来,可乌云从一边溜走了,耽误了晒盐时机。面对老天对我们的戏弄,同志们气愤地说:“咱不能光打防御战,叫老天牵着鼻子走,必须打进攻战。”可这个进攻战又咋个打法呢?我们当时片面地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采取了和老天硬抗的办法,不管天气变幻莫测,硬灌池子,结果又吃了亏。
两次的失败使我们坐下来冷静地考虑,失败的原因在那里呢?毛主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事物都有本身的规律性,不根据夏季降雨的特点采取具体措施,消极的防御和盲目的硬抗都会犯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的毛病。和老天斗,没有严格的科学态度,热情再高,也不能成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实现伏季产盐,必须首先摸透夏季降雨的规律,才能有主动权。为此,我们除收听气象台的预报外,又注意观察气候变化情况。特别在阴雨前,我们十分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各种事物会出现什么征候,风向、风力的变化,湿度的差别,等等。然后把这些情况认真记录下来,经过分析、研究,我们逐步掌握了夏季降雨的规律。如池内冒泡,卤塘流黑线,附近的云台山出云,海州山“戴帽”,这都是即将下雨的征候。如果海州山与云台山云彩“搭桥”,必是一两天后有雨。由于我们这儿两面环山,山对雨有很大影响。不管山对面怎么下雨,只要乌云漫不过山顶,雨就过不来。掌握了这些特点,我们心里有了底,遇事就不慌了:能抗就抗,不能抗就撤。有一次,我们灌上的六池子卤,刚刚开始结晶,气象台报告要下雨。如果这时候刮盐撤卤,损失较大;能不能保住它呢?我们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分析,认为有雨是确实的,但不一定下到这儿来。于是我们作好了抗和抢的两手准备,没有立即撤卤,结果获得了成功。
后来,我们为了充分地利用雨间的短晴天,采取了以快对快的办法,见缝插针,放卤晒盐,能晒一天就晒一天,能刮一担就刮一担,和老天打游击战,打破了伏季不产盐的老规矩。同志们高兴地说:“胸怀革命眼观天,云彩缝里夺高产,气得老天干瞪眼。”
在对下雨有了一些认识之后,我们有了抢盐保卤的主动权。但是我们还感到,每次雨后,一排一灌,恢复晒池至少得两三天才能长盐,这样就减少了结晶时间。能不能使雨过天晴就长盐呢?我们又对雨水对于卤水的影响作了多次的观察和测量,采取了“小雨抗,中雨蒙,大雨保”的方法。这就是:下小雨不理它;下中雨前加深池子卤水深度,蒙住咸板,雨后把盐池上口子和卤水开的一样平,迅速排掉它;下大雨就快圈卤水。这样,我们在和老天斗争中就更有力,更有主动权。
实践出真知。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得到的,它需要有一个由生到熟、由浅入深的过程,也就是有一个从必然到自由的过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