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把发展冶金工业的重点转到矿山上来——本溪钢铁公司大打矿山之仗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7-23
第1版()
专栏:

把发展冶金工业的重点转到矿山上来
——本溪钢铁公司大打矿山之仗的经验
本溪钢铁公司为什么能够做到矿石自给?为什么几年来能够年年稳产高产,年年全面完成国家计划?为什么高炉利用系数、焦比、产品合格率等技术经济指标,能够一直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关键在于他们不断批判刘少奇一伙推行的重视抓炉子,忽视抓矿山的所谓“抓中间,带两头”的反动方针,坚决执行了抓钢铁生产必须从矿山抓起,抓矿山必须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正确路线,把冶金生产建设的重点切切实实地转移到矿山上来。
分清路线,明确建设重点
本钢的生产建设重点问题,是在斗争中逐步解决的。革委会成立后,为了保证高炉生产需要的矿石,也曾抓了一阵子矿山建设。但是,到了一九七○年,当全公司广大工人迫切要求增产钢铁,各厂矿纷纷提出改建、扩建项目的时候,生产建设的重点究竟是放在炉子上还是放在矿山上,在职工中发生了争论。
为了分清路线,明确重点,公司党委和革委会组织广大职工回顾本钢发展中的两条路线斗争史。一九五八年,本钢掀起了开矿业、建矿山、发展钢铁生产的热潮。高炉吃得饱,吃得好,利用系数达到二左右,生铁产量大幅度增长。一九六二年,由于刘少奇及其在冶金部门的代理人散布什么“开矿不如买矿”等谬论,压低老矿产量,停止新矿建设,使矿石产量大幅度下降。高炉常常被迫吃硫酸渣等“代食品”,利用系数下降到一点一,生铁产量比一九五九年减少一半多。公司革委会成立后,狠抓了矿山生产建设,铁矿石产量很快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保证了生铁产量迅猛增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
历史的经验,使大家明白了一个真理:坚持不坚持矿山先行的原则,是检验我们真想多产钢铁,还是假想多产钢铁的一个试金石,也是检验我们在发展钢铁工业中执行多快好省路线还是执行少慢差费路线的试金石。经过学习,路线分清了,重点明确了,行动也就自觉了。本钢党委和革委会为了加强矿山的领导力量,扩大了矿山建设公司,把有经验的干部派到矿山工作,并且在计划安排、投资分配、物质供应、运输设备、生活福利等方面,优先照顾矿山,把生产建设的重点切实转到矿山上来。许多领导干部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冒烈日,顶严寒,走遍矿山第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矿山发展规划,解决矿山生产建设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炼钢厂的同志,多年来一直认为钢厂是钢铁企业的“当然重点”。现在他们说:“不建矿,哪来钢!”在大打矿山之仗中,他们主动打开仓库,支援矿山。去年有一个时期,正当钢厂急需木材的时候,传来了矿山也急需木材的消息,他们便立即把公司给的木材让给了矿山。后来,他们又听说矿山需要一批螺纹钢筋,钢厂领导同志带领工人到现场查明规格、数量,回厂后连夜赶制出来,及时送到了矿山。由于他们有了可靠的矿石原料作基础,也就取得了冶炼的主动权,返转来促进了炼铁、炼钢的发展。
千方百计挖掘老矿潜力
本钢是一个老企业。老企业的发展靠什么?是单纯向上伸手,进行扩建呢?还是依靠自己动手,挖掘潜力呢?这里也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
南芬露天矿这个老矿和南芬选矿厂这个老厂,依靠挖潜力提高生产力,是两个好例子。这两个单位的生产能力,一九六九年就大大超过了设计水平。能不能再挖潜力再增产呢?有人认为能,有人认为不能。矿党委和革委会发动群众,对各种设备进行分析,发现同样的设备,效率却大不相同,说明潜力尚未挖尽。于是,依靠群众,改造设备,改革工艺,结果使这两个单位的生产能力又分别比过去提高百分之八点五和百分之三十以上。
三年来,本钢广大职工发扬不断革命的精神,对矿山的工艺和设备不断进行改造,使整个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一九七一年,原有的矿山、选矿厂和烧结厂,比设计水平多增加二百三十万吨采矿能力、三百三十万吨选矿能力和将近一百万吨烧结能力,相当于新建一座大型铁矿山、选矿厂和烧结厂的生产能力。今年上半年,这些老企业的产品产量,比去年同期又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这些单位还抽出大量人力、物力支援了新矿的建设。广大工人说得好:“机器靠人开,矿石靠人采,搞好思想革命化,潜力不断挖出来。”
集中力量加速新矿建设
本钢在充分挖掘老矿潜力的同时,又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新建了一座大型矿山——歪头山铁矿,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形成了年产三百万吨采矿和选矿的能力,解决了全公司矿石自给的问题。
为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中共辽宁省委和本溪市委组织省、市力量给予大力支援,本钢党委和革委会切实加强对新建矿山的领导。首先对广大职工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批判过去在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实行的生产部门、施工部门、设计部门“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的错误做法,批判本位主义、分散主义思想。在保证各厂矿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平均每十人中抽出一人参加新矿施工。他们把冶炼、机修等部门二十多项准备施工和正在施工的工程,有的暂停,有的部分暂停,把力量集中到矿山建设上来。在施工中,他们根据这项工程的总体规划和投产顺序,抓住重点,集中人力、物力,建设一项,投产一项,建成一批,投产一批,很快发挥了投资效果。为了保证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及时运进工地,他们把四十多个单位的施工力量集中起来,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三条铁路和三条公路的建设。为了加快选矿车间巨大主厂房工程的建设,他们把本溪市建筑公司、本钢矿山建设公司和南芬露天矿采矿车间等部门的主要施工队伍和主要设备,都集中起来,以两个月的高速度建起了厂房,为了加快设备安装,把三百多名安装工人集中在一个选矿系列上,经过十三昼夜的奋战,安装好了近千吨设备,保证了这个系列及时试车、投产。然后,认真总结经验,安装其他系列。
自己动手加强机修力量
建设一支适应矿山生产需要的机修力量,纠正重视生产,忽视维修的倾向,改变过去许多备品、备件靠外地供应,不少设备送外地检修,经常有些设备带病运转的状况,提高矿山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这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过去,南芬露天矿的许多大型设备要到外省去大修和中修,平均每年有四分之一的设备不是走在路上,就是停在机修厂里。设在山顶上的采土车间维修工段的工人们,下定决心,自力更生,自制设备,自己检修,逐步实现了“小修不停产,中修现场干,大修不下山”。
南芬机修厂过去只能生产百分之八十的电铲配件。工人们发扬了自己动手的革命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做到了电铲、穿孔机的备品备件基本自给。
现在,全公司建成了一个较大的矿山机修厂,矿内有机修车间,采矿、运输等车间都有维修工段。矿山上设备集中的地方,还有简单的小红炉,随时维修拉杆、螺丝等小机件,保证矿山主要设备都能按时小修、中修、大修,使电铲、汽车、穿孔机、电机车等矿山主要设备的完好率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按照客观规律抓好矿山管理
本钢党委和革委会,严格按照矿山生产的规律,切实加强矿山管理,认真执行技术政策。这也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一条重要经验。
坚决执行“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方针,公司和矿革委会规定合理的采剥比例,实行定点正规开采。每年、每季、每月、每周都制定采剥进度计划,及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不完成剥离计划,不算全面完成国家计划。他们还从组织上加强剥离队伍,保证剥离任务按计划完成。最近三年来,这个矿不仅还清了过去欠剥的岩石四百七十万吨,还超剥了岩石四十多万吨。
正确处理生产和建设的关系,坚决反对“重采矿,轻建设”的错误作法,严格实行“采建并举,边采边建,以建保采”的原则。全面规划和统一安排建设工程,既有十年远景设计,又有一、二年的近期施工计划,保证了矿山持续生产的能力。目前,这座大型矿山的五个台阶,经常超过国家要求宽度的一倍左右,为生产工人发挥各种设备效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行采矿、选矿、烧结配套,给高炉“吃”精料。本钢所属矿山,一般是含铁量百分之三十二左右的贫矿。根据这个自然条件,他们在狠抓开采矿石的同时,努力提高选矿、烧结的生产能力。组织采矿、选矿、烧结的积极平衡,做到采多少矿,选多少矿,把选出的全部精矿粉制成人造富铁矿,这样就把贫矿变成了富矿。尽管近几年本钢的矿石品位有所下降,人造富矿的品位却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上,这就使高炉实现高产、优质、低消耗有了保证。冶金工业部调查组
本溪市革委会报道组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