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千年黄土山 今日绿胶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7-25
第3版()
专栏:

千年黄土山 今日绿胶园
广东省云霄山脉南端,有一个方圆六十余里的橡胶林,郁郁葱葱,遮山盖岭,一片热带风光。
“山山乱石滚,岭岭尽黄土”、“旱时结板,雨时成浆”。过去,人们曾用这样的话来形容云霄山。多少年来,山上草不长,木不生,一片荒芜。这里夏热冬寒,温差达三十度。
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一九五二年开始,一批干部和战士,在这里战天斗地,治山治水,二十年来,把黄土山建成了橡胶园。
胸怀壮志 艰苦创业
一九五二年,参加生产建设的老战士二百多人,怀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雄心壮志,高举红旗,肩扛锄头,爬山涉水,浩浩荡荡地开赴黄土山。他们在一座破旧庙宇里安营扎寨,开始了一场“誓叫黄土山变成绿胶园”的战斗。
黄土山,自然条件恶劣。夏季,时而骄阳似火,苦热难忍;时而雷雨交加,台风怒啸。冬天,冷风刺骨,寒气逼人。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苦,吃的粗米饭,喝的黄泥水,住的地方是“日出晒床头,雨来处处湿”。但是,大家在“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精神鼓舞下,劈山凿石,挖出了一个个大坑,再填入上百斤优质肥,栽下了棵棵橡胶树苗。天旱,挑水上山浇林;落霜,堆火熏烟保暖。
在战士们的精心护理下,第一批树苗茁壮地生长起来。就在这时,有的人提出要下马,说什么“云霄岭黄土山,石多地瘦,根本不能种橡胶!”“在这样的地区种橡胶,外国资料没见过!”等等。老战士们理直气壮地驳斥道:“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连一双球鞋、一条自行车轮胎都操纵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手里。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结束这段历史,创造新中国的橡胶事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们头顶蓝天,脚踏黄土,日夜战斗在云霄山上。
“狂风恶浪敢顶,云霄万山能劈。”老战士们用铁臂钢肩,战天斗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一九六○年,他们在纵横几十里的五百五十八个山头上,种上了橡胶树。十七连的老战士,还创造了实生树五年半开割的植胶新成绩!
保水改土 建设胶园
云霄山区的土壤结构不好,水土流失严重,这就给橡胶速生高产带来了严重障碍。文化大革命前,在刘少奇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毒害下,严重破坏了胶园基本建设,使橡胶园长期失管,产量一直上不去。生产建设部队组建后,广大干部战士在部队党委领导下,彻底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开展了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学大寨运动。
部队党委主要成员,跑遍山岭,实地探察,全面规划,发动群众进行保水改土的基本建设。广大干部战士用勤劳的双手,翻开黄“铁板”,撬开顽岩坚石,把等高线上的株株橡胶树连成一条两米宽的林带。山顶没草,他们就到山脚下掘草坯,搬上山顶,一块块、一层层砌上。他们在山坡上筑起层层梯田,最低要七八层,最高达三十层。他们又给每株树挖一个长三尺、宽二尺、深二尺的肥坑,再从山下几里路,甚至十几里路远的地方,一担一担地把有机肥挑上山,施入肥坑。
经过干部和战士们两年多的奋战,这里百分之八十六的胶林实现了梯田化,修建了十里长的环山水渠,安装了抽水机站,灌溉面积达三千来亩,大大改良了瘦黄土。他们还清除了株间乱石、杂草和杂木。由于采取许多有效措施,胶树长势良好,一片墨绿,产量猛增。一九七○年干胶总产,比一九六八年翻了一番多。
科学割胶 产量提高
割胶时,要用胶刀切断树皮乳管,拿取胶水。树皮很薄,实生树才一厘米左右,芽接树仅仅几个毫米,要拿到胶水,但又不伤树,不多消耗树皮,还要保持一定排胶量和干胶含量,技术十分复杂。
一九七一年,广大干部和战士在部队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两篇光辉著作《矛盾论》和《实践论》,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唯心主义的先验论,结合实际,围绕着怎样为革命割好胶、多拿胶的问题,总结割胶经验。他们举办了有干部、胶工、技术人员参加的训练班,组织现场参观,加强对新胶工的培训和老胶工的复训工作。
广大干部和战士认真探索橡胶树的产胶、排胶规律,开展练割运动。一连七班的战士们,坚持“上山练树桩,下山练木桩”,为革命割好每一刀。在割胶实践中,根据林区日照、背阳向阳、树皮厚薄、排胶时间、橡胶品种等具体情况,改进割胶的技术操作,做到稳、准、轻、快,和因时、因地、因树施割。经过勤学苦练,他们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大大减少了伤树、死皮和树皮消耗,提高了橡胶的产量。
一九七一年,虽然总割次数比一九七○年减少,但是干胶单产却提高百分之九点五,打破了这里历史上的最高单产纪录。
“千年黄土山,今日绿胶园。”胶水盛产期,人们欢声笑语,披星戴月,割胶、运胶,一片繁忙。在毛泽东思想阳光照耀下,现在,这里的山山岭岭翻绿浪,层层梯田展新容,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