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治理黄河水系土质河岸的一条新路 农科院陕西分院林业研究所同群众一起,摸索出以生物工程护岸为主的综合治河方法。它有两个优点:用料省成本低,防洪效果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7-27
第1版()
专栏:

治理黄河水系土质河岸的一条新路
农科院陕西分院林业研究所同群众一起,摸索出以生物工程护岸为主的综合治河方法。它有两个优点:用料省成本低,防洪效果好
新华社西安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电 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林业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坚持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同社员群众一起,在渭河桥头滩成功地摸索出以生物工程护岸为主的综合治河方法,为多快好省地治理黄河水系土质河岸闯出了一条新路。
桥头滩护岸的生物工程包括柳坝、石柳坝、柳盘头、柳箔护坡等项,主要是以柳树桩和柳条及河滩沙石结构而成。它同过去用木料和石料结构的砌石工程比较有两个优点:一、用料省,成本低。修一座柳坝的费用只相当于同样大小的石坝造价的四分之一。二、防洪效果好。时间越长,柳桩和柳条生长越旺,防冲能力越强,没有石坝那种由于河水淘冲而产生滑塌的缺点。几年来,桥头滩的群众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自力更生地沿河岸修建起一百二十五座柳坝,营造护岸林带二千多亩,修筑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拦洪大堤三十二里,同时还修了和生物工程相配合的石坝七十二座,砌石护岸二千八百多米。这种以生物护岸工程为主的综合治理,有效地加固了沿河堤岸。原来“水退种庄稼,水来光刷刷”的八千多亩河滩地,现在变成麦稻两熟的高产稳产田。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相比,这里的粮食平均亩产提高了一倍,棉花平均亩产提高了五成,林、牧、副各业也都有很大发展。
渭河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泥沙含量多,洪水期和枯水期流量变化幅度大,洪水期常常造成堤岸崩塌,冲毁农田和村庄。桥头滩是渭河中游武功县境内的一个大河滩,包括两个公社的九个生产大队。一九六四年,这里的群众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当时,在桥头滩蹲点的科研人员,同群众一起,认真总结当地同洪水作斗争的经验,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在渭河上搞了第一个“柳盘头”生物护岸的辅助工程。开春后柳枝萌发,大家从中受到启示,提出把护岸的石工程中的死木桩改成柳桩,用柳坝代替石坝作为防洪的主体工程。经过科研人员同群众的反复研究,克服了许多困难,在渭河滩上筑起了七座柳坝。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新修的柳坝,有三座当年就被洪水冲坏了。科研人员和群众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渭河水流量大,流速急,单纯的柳坝难以抵挡住洪水的冲击。问题找到后,他们用柳枝作底梢铺在坝底,以减缓河水冲力,同时从坝的形状、内部结构、坝体大小、坝间距离等方面进行改进。一九六六年春,在同一地段又重新修起七座柳坝,当年就经受住了特大洪水的考验。至今,这些柳坝除一个坝头被冲坏外,其余的坝体完整无缺。
柳坝试验成功了,但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继续研究新的矛盾:为什么其他的坝完整无损,唯有一个坝头被冲坏呢?经过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原因在于柳坝筑起初期,柳桩刚刚生长,树小根弱,坝头迎水面抵御特大洪水力量不足。于是,他们又分析了河床水的流向、吸取石坝的优点,在柳坝迎水面和坝头加修了一层砌石工程,筑起石柳坝,把生物工程和石工程结合起来。这样既增加了防洪效益,又延长了工程寿命。几年来,科研人员和群众在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河水流向、滩地类型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因势利导,对桥头滩进行了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他们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一般防洪工程与重点防洪工程相结合,护岸与固滩相结合等原则,在桥头滩沿岸摆下了一道道防线:在顶冲河段设置了生物工程,缓冲河段营造起固滩林带,沿岸修筑起防洪堤,防洪堤间营造起护岸林带,基本上完成了对桥头滩的治理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