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战斗堡垒——记安徽省安庆市郊区红光大队党支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7-27
第1版()
专栏:

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战斗堡垒
——记安徽省安庆市郊区红光大队党支部
安徽省安庆市郊区红光大队,原是一个“吃粮靠统销,生产靠贷款”的后进大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这个大队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革命生产形势越来越好。粮食亩产连续六年超《纲要》,去年平均亩产达到二千零二斤。全大队拥有三台拖拉机,近百台其它农业机械,脱粒、排灌、粮油加工、照明都用上了电;大队办起了农机修配、瓦窑、石灰、养猪等十几个厂(场)。由于生产的发展,集体积累和社员收入不断增加,现有集体储备粮五十多万斤,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集体积累达四十五万元;去年,全大队进款户占百分之九十,平均每人收入一百二十四元,这一年全大队卖给国家的余粮相当于大队五年的粮食征购任务。提起这一变化,红光大队的社员们都异口同声地称赞他们的党支部,是坚决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坚强战斗堡垒。
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大道
一九六六年春,红光大队成立了新的党支部,支部书记潘功洲和支部委员们考虑:怎样才能把生产搞上去,改变红光大队的落后面貌?他们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有的干部放弃农业,带头出去拉车搞运输;有些社员丢下农活不干,进城做木瓦工,做裁缝,干私活;有些人坐在小茶馆里闲聊天……这一切说明什么?支部应当怎样看待这些问题?支委会上,大家议论得很热烈。他们说,我们要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大道,就要紧紧抓住阶级斗争,不能让资本主义势力抬头。
大队党支部决定在全大队进行一次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他们首先在光辉生产队试点,发动群众,展开辩论,请老贫农忆苦思甜。曾经向潘功洲反映情况的那几位老贫农,自动地组织起来,拿着在旧社会穿过的破袄子,穿着解放后买的新褂子,和大队干部们一起,走东家串西家,进行宣传教育活动。他们拿着破袄子讲解放前受剥削受压迫的苦,指着新褂子谈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甜。在田头休息时,他们指着田对大家说,“以前我们没有田,现在在毛主席领导下,我们有了田。要是我们不好好种田,想歪点子,那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样下去我们又要受二遍苦啊!”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红光大队的干部和社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大队党支部把瓦工、木匠组织起来,为队里修理房屋和农具;把板车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运输队,为队里拉肥料,搞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短途运输……红光大队的田野里,社员们犁田耙地,积肥插秧,一片繁忙景象。绿油油的秧苗象地毯一样,盖满了红光大队的土地。这一年,红光的粮食亩产第一次超过了《纲要》。
红光大队党支部在以后的几年,还认真贯彻了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他们用典型事实帮助干部和社员们分清什么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什么是“弃农经商,金钱挂帅”,什么是正当的家庭副业,什么是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从而排除了“左”、右干扰,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劳动力,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认真落实党的政策
去年“双抢”大忙季节,红光生产队的出勤率比过去低了。经过了解,原来是这个队没有认真执行按劳取酬的政策,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有一次,群众反映,这个队有个社员,论工作表现,不能记十分工,可是生产队的干部看他是整劳力,仍给他记了十分工。在这个队参加劳动的支委王光银把这些情况向党支部作了汇报,党支部立即召开了有部分群众参加的会议,认真进行研究。大家认为,这个“十分工”是不该记,但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执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大家从路线斗争的高度,分析了在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以这件事为教材,在全大队开展路线教育,更好地落实党的政策。
与此同时,队长和支委们还主动找那个原先多占了工分的社员谈心,对他进行教育,鼓励他好好劳动。这个社员现身说法,向群众讲自己的体会,热情地宣传党的政策,还严格要求自己,出勤多,干活质量好,受到了大家的好评。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红光生产队提前完成了“双抢”任务。
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红光大队粮食连续两年亩产超千斤,一九七○年达到一千五百六十八斤。
一九七一年,党支部提出了“亩产二千斤,为革命多作贡献”的口号。支委会上讨论如何落实增产措施时,有的支委提出,红光大队是先进单位,我们增了产,一来贡献大,二来对其他队也有推动作用,上级应该多给我们一些化肥。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同志不同意这样做,主张靠自力更生精神,自己解决肥料问题。在大队党支部的带领下,社员们投入了紧张的积肥战斗。队里集中了二十多部板车到十多里远的氮肥厂拉废氨水;妇女和小孩割青草,沤绿肥;男社员集中翻地,清理猪圈鸡舍;还有一部分社员到城里去掏下水道,到菜场去清理烂菜……就这样,红光大队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夺得了高产。
红光大队的党支部委员,几年来从没有离开过劳动。他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苦活累活干在前,一年当中除了到上面开会,平均每个支委劳动二百七十个工以上,去年平均做了二百九十五个工。
红光大队九个支委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从来没有人超支、挪用过集体一分钱。到大寨去参观,他们带着干粮,五天时间,每人只花了八角钱。不少贫下中农都盖了新房屋,潘功洲一家九口人还挤在土改时分的旧屋子里。社员们要帮他盖房子,潘功洲说:“等大伙都住上新房子再考虑我的吧。”
红光大队有石灰厂、砖瓦窑,砖、瓦、石灰都是现成的。但到现在,大队办公室还是借用一个生产队的几间旧屋子。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全大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蔚然成风。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