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发展县社工业不能挤农业——湖南常宁县办好县社工业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06
第2版()
专栏:

发展县社工业不能挤农业
——湖南常宁县办好县社工业的调查
为了巩固国民经济的基础,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当前工业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积极增产更多的排灌设备、农机具零配件、化肥、农药,更好地支援农业。
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各种工作多么繁多,都要把农业抓紧,把粮食抓紧,把棉花抓紧,把经济作物抓紧。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千万不能挤农业,不能随意抽调农业劳动力,平调农业资金,挪用农业材料。湖南省常宁县的经验可供参考。  ——编者
湖南常宁县根据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指示,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采取不挤农业的种种措施,自力更生发展地方工业。去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较一九七○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九,比一九六五年增长三倍,初步形成了县、社、队三级为农业服务的工业网。
统筹兼顾 不同农业争劳力
常宁县委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全县工作的首位,优先保证农业第一线有足够的稳定的劳动力,不断纠正一些县社工业占用农村劳力较多,动不动抽调民工的倾向,使全县地方工业的劳动力(包括亦工亦农的工人在内),从原来占农业劳力总数的百分之七点五减少到百分之三左右。
在常宁县,县社工业使用的劳力主要采取亦工亦农的形式。亦工亦农的工人占县社工业职工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多。他们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做工为主,基本上固定在常年生产的县办厂矿里;另一种以务农为主,根据生产需要,农闲时来厂矿做工,农忙季节就回队务农。社队工业都采用后一种形式。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农业劳力的相对稳定;减少厂矿的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性开支;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自力更生 不同农业争资金
资金,主要依靠自己积累,坚决反对向上伸手要和向下搞平调的错误做法。特别注意坚持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柏坊公社社办工业的发展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这个公社过去很穷,农业生产长期靠国家贷款,社队工业是一张白纸。一九六五年,办起了胶泥厂,逐步扩大,逐步积累资金,逐步发展各种小厂矿,现在已有四十三个。去年,社队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四十多。除还清历年农业贷款,还先后修建了农业机电排灌站八座,买回各种农机具一百五十六台。去年粮食产量比兴办社队工业前的一九六四年增产六成。
在收益分配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县社工业收入,除按规定上缴利润、税收和开支工人工资、生产管理、成本和原材料消耗费用外,大部分用于支援农业生产,其次用于添置工业设备,扩大再生产,或兴办新厂矿。这样,既发展了地方工业,又照顾了工人生活,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社队收入,巩固了集体经济,做到了厂矿、社队、工人、社员四满意。
在财务管理上,坚持勤俭办厂矿的原则,尽量压缩一切非生产性开支。水口山磺矿是县里开办多年的老矿,目前,全矿九十多个职工仍然住在“干打垒”的房子里。去年开一口新井没有木料,职工就把废弃多年的龙王山老井的木料一根根取下来,装了五百多米巷道。去年他们挖出了六千多吨矿砂,比一九七○年增长五倍,除向国家上缴利润一万多元外,还添置了两万多元设备,扩大了再生产。
就地取材 不同国家争资源
为了不同国家争资源,县委经常对职工进行全局观点的教育,批判本位主义倾向。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在优先支援大工业和不损坏国家矿山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布置矿点,划分开采范围,确定开采项目。县办磺矿紧靠水口山矿区,有个老井和水口山矿的矿脉相通,如果继续开采,势必破坏国家矿山资源。他们便主动废弃老井,从另一个地方开了一口新井。
积极兴办原材料工业。全县锰矿资源分布面广,不存在同大工业争资源的问题。县委就积极支持区、社组织采矿专业队挖锰砂,现在全县区、社共办有四十五个小锰矿。全县煤炭蕴藏量也很丰富,县里除重点办好几个煤矿外,充分发挥社队开采小煤窑的积极性,现在百分之四十的公社都有小煤窑。这样做,一方面部分解决了本县工业生产的资源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大工业提供了“粮食”。
在一些农副产品比较多的社、队,积极发展轻工业、手工业和加工工业,就地解决原材料问题。河洲区盛产席草,就兴办草席厂。洋泉、央田一带竹木多,就开办竹木农具厂。全县社社队队都种小麦,县里就以麦秆为原料,办了一个造纸厂,年产机制纸一千一百九十吨。
通过综合利用,变大工业之“废”为地方工业之宝。水口山矿洗选厂,沿康家溪一带,尾砂常年大量流失,既污染河水,又毁坏农业。松柏镇就组织劳力利用农闲洗砂,一年半时间,就从砂尾废水中回收磺砂一千一百多吨。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