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在实践中认识北羊南繁的规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09
第4版()
专栏:

在实践中认识北羊南繁的规律
广西天峨县拉岩茶场知识青年小组
一九六九年五月,拉岩茶场从新疆引进了五十头绵羊,由我们知识青年小组负责放牧繁养。面对着高山峻岭和酷热的天气,许多人当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北羊南繁能成功吗?
为了攻克难关,贫下中农组织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毛主席的这一论断,辩证地说明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我们想:对养好绵羊缺乏信心,感到没有把握,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饲养绵羊的实践,不懂得绵羊的生活规律。如今场里把养羊的任务交给我们,这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在贫下中农的热情帮助下,我们坚定了为革命养好绵羊的信心。
起初,我们以为羊是吃百草的,为了让它们吃好吃饱,那里有茂盛的杂草,就把羊群往那里赶。可是,羊很不听呼唤,总是东奔西跑。到了中午,羊全都跑到树林或树荫底下去睡觉。我们看到,这种放法羊吃不饱,就设法把羊赶出树林,让它好吃饱点,但它还是吃不饱。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毛主席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遵照毛主席这一教导,我们每天跟着羊群到处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羊喜欢吃矮嫩茅草,不喜欢吃高杂草;中午气温高,羊受不了,它就到树林躲阴。掌握了这个特点,我们就把牧场选在茅草坡。在炎热的夏天,为了使羊避开高温,我们根据本地上午九时至下午二时气温较高,下午三时至七时气温较低的情况,采取上午和中午放阴坡、下午放阳坡的办法,保证羊有充裕的时间吃草。这样,羊每天总是吃得肚子鼓鼓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们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原来,我们对绵羊的疾病没有医治经验,有时眼看着一些羊不吃草、不反刍、拉痢疾、下颌起肿泡,一天天瘦下去,直至死亡。有一次,几天内就死了三头,大家心里很难受。毛主席教导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为了弄清绵羊死亡的原因,我们亲自动手解剖,发现羊的肝脏上有柳叶虫。兽医说这是羊肝片吸虫病,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对羊群逐个进行检查,发现百分之三十的绵羊患有这种病。为了保住羊群,我们一方面请教兽医,一方面登门向老农求教。贫下中农介绍了许多医治羊肝片吸虫病的草药,我们亲自上山采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终于把羊的病治好了。
人的正确认识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次的反复实践,反复认识,才能接近完善。开始我们繁殖绵羊,不分季节。尽管我们费尽心血精心护理,仍然避免不了羊羔的死亡。后来,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现九至十二月出生的羊羔成活率高;二、三月气温低,雨雾连绵,不适宜羊羔的生育;六至八月天气炎热,羊羔受不了,也容易死亡。我们又仔细计算,母羊从怀胎到下羔需要八个月。掌握了这些客观规律以后,我们就给绵羊实行定期生育,在二月至四月进行交配,使绝大多数羊羔都出生在九至十二这四个月。从此,羊羔生一头保一头,成活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三年来,我们繁殖了七十多头羊羔,先后向国家交售羊毛两千多斤,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一份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