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革命精神代代传——记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革命传统的红一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11
第1版()
专栏:

革命精神代代传
——记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革命传统的红一连
英雄工兵红一连,
革命精神代代传;
工人阶级好本色,
艰苦奋斗永向前。
这是人们对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工程兵某部红一连的赞语。这个连队,是一九三○年毛主席率领红军去安源时,由一百四十八名矿工组成的我军第一个工兵连。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艰苦奋斗,英勇奋战,屡建战功。现在,他们继承和发扬连队的革命传统,成年累月战斗在崇山峻岭、江河湖海之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九六九年初春,红一连参加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的任务刚一结束,立刻参加了开发江南煤田的战斗。战士们赶到官塘煤矿,连夜学习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决心为开发江南煤田、扭转北煤南运局面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煤矿是当地人民在一九五八年开发的,后来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被一些人借口“无开采价值”而废弃了。战士们面对着被封闭的矿井和东倒西歪的井架,请老工人介绍矿上的两条路线斗争史,在现场开展革命大批判,并顶风冒雪投入了重建矿井的战斗。当时机器尚未运到,他们就手抡大锤,砸开井盖。漆黑的矿井有几百米深,他们拉着绳索,下井探路。一次,排长丁友成被塌方的碎石埋在井下,战友们把他抢救出来,全身负了伤。他只在医院住了五天,就回矿继续参加战斗。红一连在官塘煤矿奋战一年,修复了废弃的矿井,使这个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下被判处“死刑”的矿山获得新生。
去年,红一连来到海滨执行训练、施工任务。夏天,他们顶着烈日,抬着四、五百斤重的巨石,在没膝深的淤泥地上施工,脚下的芦茬、树桩、贝壳把鞋底扎穿了,脚底划破了一道道血口,海水一浸,痛得钻心。冬天,他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海边坚持训练。一个冬天的晚上,红一连八名战士在滩头布雷场上担任警戒任务。午夜,天气骤变,海上刮起了十二级大风,帐篷被大风撕成了两半,狂风卷着巨浪咆哮而来,滩头布雷场霎时变成了汪洋。这时,指战员们冒着狂风巨浪坚守在场地上。深夜,气温下降到零下十度,战士们浑身溅满了泥水,但是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整整坚守了一夜。
一次,红一连执行修建地下油罐的任务。爆破时,罐顶的中心桩被炸歪了。这个中心桩凌空二十米高,下边还有七、八十米深的井,它是整个罐体的测量依据,中心桩一歪,整个工程就要停下来。正当大家焦急的时候,共产党员顾克武站出来说:“我上去!”只见他腰里别着十二磅大锤,系着一根粗麻绳,立即爬上罐顶,抡起大锤就向中心桩打去。他在高空中战斗了整整一个小时,终于把中心桩打正。在现场的一位领导干部看到这个情景,连声说:“真象红一连当年的老工兵!”
红一连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新战士迅速成长。当老战士离开这个连队时,又把这种精神带到其他地方。去年春天,红一连一批老战士复员到了东风煤矿当矿工。他们一到新的岗位,正赶上这个煤矿开掘一个新井。这个地方岩石坚硬,风钻打不进,爆破也只能炸下一点碎石。从红一连来的十六名新矿工接受了这个艰巨任务。他们和矿里八名青年矿工一起,每天站在齐腰深的泥水里,苦干了一个多月,就把开掘新矿井的关键工程——副井打通了,使煤矿出煤量增加了三分之一。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