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依靠老工人 改造老矿山——安徽铜陵市铜官山矿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13
第3版()
专栏:

依靠老工人 改造老矿山
——安徽铜陵市铜官山矿的调查
三年前的铜官山,被一些人称作“人老矿老设备老,黄金时代过去了”。现在的铜官山是“人老矿老设备老,革命精神焕发了”。这个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矿党委的一条重要体会是:改造老矿山,要依靠老工人。他们发动工人批判了那种只看到老矿山的不利条件,看不到老矿山的有利条件的片面观点,使大家认识到“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人老经验多,人老办法多。只要依靠老工人,就可以革新老设备,改造老矿山。
三年来,矿党委紧紧依靠占工人总数百分之七十的老工人,教育青年工人,团结知识分子,建设矿山,改造矿山,使老矿改变了老面貌,作出了新贡献。这个矿的产量一九七○年比一九六九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八点八,一九七一年又比一九七○年增长了百分之十六点二。去年的生产水平,比恢复后投产的一九五三年生产水平增长六倍。今年第一季度又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
靠老工人发掘新矿源
按照原设计计算,到一九六九年,这个矿的资源已经枯竭,开采寿命就要完结。因此,发掘新矿源,就成为矿山挖潜力的关键。矿党委发动全矿工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找矿、报矿活动。小铜官山采区,原来认为矿石已经采光。老工人余家学在这里干了十年以上,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带着战友们来到一个深如“龙潭”的采空区。老余根据他的经验判断,这里可能找到过去在采易丢难的错误思想影响下扔掉的难采的矿石。下面原来的巷道已堵死了,他发扬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腰系安全绳,攀着软梯子,从一个洞口钻入“龙潭”,克服重重困难,进行勘探,终于发现了大量优质矿源。
就凭着老工人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上全体职工的努力,在一些所谓矿源枯竭的地方找到了数量不小的新矿体。宝山采区,文化大革命前被认为“无宝”而封闭了。可是,就在这里,找矿队找到了大量宝贝——二十多万吨富矿源。笔山采区,原来也被认为没有什么油水,可是,找矿队也在这里探明了相当可观的矿石储量。到目前为止,原来被人认为“资源枯竭”的铜官山矿探明了大量新矿源,两年来已为国家采出了五十万吨矿石。按照现在大大扩大了的生产规模,还可以开采十多年。
靠老工人打开“禁采区”
这个矿的松树山采区,由于矿石含硫高,易氧化,常常发火,被人们称为“火区”。从一九五二年起,就想解决这个火区的开采问题。可是,由于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的干扰,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虽然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开采方案,什么充填法,分层崩落法,灌浆灭火法,等等,试验一个,失败一个。最后只好当作“禁采区”而封闭起来。
全矿掀起大挖老矿潜力的热潮以后,老工人决心进行“火区”开采试验。矿党委坚决支持老工人的倡议,组织了三结合开采试验小组。试验小组的同志钻进温度高达四、五十度,硫烟呛人的旧采场进行开采试验。老工人汪来金,根据他在“火区”工作十五年的经验,总结了以前几次失败的教训,认为过去所以不能征服
“火区”,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高硫矿的特点,采区开得太大,采矿时间拖得太长,矿体充分氧化而起火的。大家研究了老工人的经验,提出了一个新的开采方案,把采场大大缩小,采矿时间大大缩短,争取在发火之前把矿石采出来。三结合试验小组采取强掘、强采、强出的“三强”办法,经过艰苦奋战,过去采一处需要三个月时间,现在缩短成半个月,在发火之前,把矿石抢采出来了。这样,“禁采区”变成了“主采区”,出矿量占全矿产量的四分之一。
靠老工人改造老设备
这个矿的主要设备多是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老产品。加上过去受“重使用,轻维修”错误思想的影响,总是“使坏了才修,修不好就丢”。很多设备带
“病”运转,不少设备残缺报废。在大挖老矿潜力过程中,矿党委紧紧依靠老工人,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加强了设备维修力量,开展了技术革新运动,使带“病”运转的设备“恢复健康”,使残缺报废的机器起死回生。
钻岩机是矿山采掘的重要设备。由于缺少备件,有一半钻岩机已经报废,影响改造老矿的工程。老工人马余伦等主动提出自己动手“复活”废钻岩机的建议。矿党委坚决支持,及时组织了修复钻岩机技术小组。技术小组的同志们坚决表示:“不当伸手派,不吃现成饭,攻下备件关,做出新贡献。”他们凭着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采取以土为主,土洋结合的办法,终于克服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重重困难,试制成功钻岩机活塞等四种主要备件。经过他们精心修理,二百多台长期不能使用的钻岩机又先后投入了大打矿山之仗的战斗。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