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抓思想教育抓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15
第3版()
专栏:

南京市轻工业系统各级领导认真改进作风,深入生产第一线
抓思想教育抓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涤纶丝、棉纱、白酒、手表、内衣、肥皂、罐头等产品的质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新华社南京一九七二年八月十四日电 南京市轻工业系统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抓思想教育,抓企业管理,促进了全市轻工业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南京”牌火柴的老用户近来普遍反映,火柴的质量明显地提高了。这是南京火柴厂党支部领导同志深入生产第一线,同工人群众一起狠抓产品质量的结果。今年年初,这个厂收到了一封群众来信,批评他们厂出产的“南京”牌火柴质量不好。群众的来信对厂党支部震动很大,负责同志带领“三结合”小组,访问了江苏、安徽两省五个县的一些用户,广泛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在这以后,厂党支部领导同志坚持到生产第一线参加生产劳动,狠抓产品质量。他们在深入车间、班组时,发现有些人存在着“小小火柴两分钱,何必要求那么严”的不正确想法,便组织全厂职工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开展对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的革命大批判。领导干部主动检查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的错误思想,并在班组同工人一道检查企业管理和工艺技术上的问题,揭露矛盾,积极改进了操作工艺,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火柴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受到群众的好评。
南京市轻工业系统各企业的领导干部在深入生产第一线,抓好产品质量的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第一线。南京织布厂出产的一种“元密呢”,过去下机一等品率一直停留在百分之六十八左右。为了提高“元密呢”质量,有些同志建议实行“定人、定台、分职管理”的办法。但车间少数干部认为,这是恢复“老一套”的管理办法,不主张搞。厂领导就到这个车间蹲点,同车间干部和老工人一道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一致认识到,过去这种管理办法所以行不通,是因为只靠少数人来搞,没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因此,他们在群众中开展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思想教育活动。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自觉地搞好“定人、定台、分职管理”的办法,使“元密呢”的下机一等品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四以上,创造了本厂历史最高水平。南京棉毛纺织厂生产的涤棉纱,由于原料改用短绒棉,质量达不到要求。厂党委副书记杜春桐来到生产现场,同工人、技术人员一道组成“三结合”攻关小组。他发现少数人在解决涤棉纱质量问题的过程中,老摆脱不开书本理论的束缚,思想上各种条条框框比较多,迈不开步子。针对这种情况,他便组织“三结合”小组学习毛主席关于“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书本理论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它不是人们对生产规律认识的终结,认识的深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在大家提高了认识以后,这个副书记又同“三结合”小组一道大胆改革老工艺,不断闯出新路子,终于攻破了用短绒棉纺优质涤棉纱的关键。连续几个月来,涤棉纱的一等品率都达到百分之百。
南京市轻工业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到第一线参加生产,学习生产,从而取得了领导生产的主动权。过去,南京搪瓷厂生产的口杯质量不稳定。这个厂的一个领导干部到口杯小组蹲点,和工人们一起劳动,一起了解生产口杯的全过程。在参加劳动中,工人们告诉他,厂里光抓口杯的成品质量检验,没有抓半成品检验,产品出来好比生米煮成了熟饭,改不了样。他把工人的意见带到厂革委会上研究,以后在全厂建立了各道工序半成品检验制度,配备了跟班检验员,发动群众道道把关,严格了操作工艺。结果搪瓷口杯一级品率大大提高,跨入了同行业的先进行列。
领导带好头,质量上层楼。南京市轻工业系统各级领导认真改进领导作风,带来了产品质量的显著提高。全系统上半年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有三分之二的主要产品的质量比去年同期显著提高,涤纶丝、棉纱、白酒、手表、内衣、肥皂、罐头等产品的质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