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阅读
  • 0回复

看沧海怎样变成良田——读长篇小说《牛田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17
第4版()
专栏:

看沧海怎样变成良田
——读长篇小说《牛田洋》
北京部队空军某部 史杭 卫京宇
长篇小说《牛田洋》(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描写了解放军某部指战员忠实执行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在南海前哨拦海造田的故事。
解放军某部开到牛田洋后,看到的是汹涌澎湃的牛田洋水和深不可测的烂泥,听到的是“海底最恶鲨鱼王,滩头最恶牛田洋,烂泥好比无底洞,神仙下凡也难降”的歌谣。作品通过当地老贫农牛阿进的口,讲述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和国民党反动派为剥削劳动人民,妄图围垦牛田洋所遭到的失败,为解放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光辉业绩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作品通过对拦海造田所面临的一场场艰难困苦、惊心动魄场景的描写,生动地说明了在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面前,“没有什么突不破的防线,攻不垮的碉堡!”在牛田洋的海滩上,战士们时而冒着滂沱大雨,头发当伞,烂泥当凳,贝壳刺破了脚,海水泡脱了皮;时而顶着毒热的骄阳,顶着腥臊的海风,喉干舌燥,手酸腿软。但是,艰苦又算得什么!他们深深懂得:“每一个细小的劳动都与整个革命的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管在什么样的艰苦环境下,他们都焕发着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海滩海滩,风雨联欢;烂泥贝壳,把我锻炼;腥风咸雨,虽苦犹甜”。他们为了开辟新的运沙航线,敢驾轻舟闯进礁石林立、漩涡翻滚的“虎口”,摸清了水流、礁石,拔掉“虎牙”,战胜“虎口关”。在大堤合龙的战斗中,他们象一根根木橛楔入了急流,筑起了一道道人墙!在这样生动感人的战斗场面中,一个个勇敢不怕死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有了这样的革命精神,就敢走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敢攀前人不敢攀的高峰。
小说《牛田洋》在热情歌颂群众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的同时,还用生动的事实,揭示了一切真知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三大革命运动实践的光辉思想。师政委赵志海,从到牛田洋的第一天起,就坚持在拦海造田的第一线,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斗争。他不断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走遍牛田洋的每个角落,访问了几个公社的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沿海人民筑坝修堤、抗击海潮的经验,以及牛田洋周围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等,从群众中吸取了智慧和力量,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因此,他在拦海造田的伟大战斗中,能够实行正确的领导,带领广大群众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战胜了一道道难关。赵志海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革命实践,深切地体会到,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是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只要按毛泽东思想办事,就无往而不胜。专署副专员谢文和虽然和赵志海一样参加了拦海造田的实践,但由于他只相信专家和现代化机械设备,不相信群众,听不进群众的正确意见,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所以他就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他出了很多主意,但都是一些脱离实际的歪点子。在一系列的挫折面前,他逐渐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思想,虚心诚恳地拜群众为师,因而也就变得比较聪明起来。作者通过这两个不同的代表人物的塑造,雄辩地揭示了人民群众有着无穷无尽的伟大创造力;说明了:一个正确的领导,他的思想、意见、办法,只能从群众中来,从实践中来。
人民群众是进行三大革命运动的主体。英雄人物不能离开群众。《牛田洋》的作者较好地处理了英雄和群众的辩证关系。在作品中,除了塑造象赵志海这样的主要英雄人物以外,还塑造了象指导员陈大忠、连长王国栋、贫农社员牛阿进等英雄群像。在垫河基遇到困难时,指导员陈大忠举灯探海。在残缺下陷的试验堤上,通讯员陈强柱点破了烂泥滩上筑堤的秘密。在大堤合龙时,贫农社员牛阿进献出合龙图,提出一些好方案,等等。正是这些闪耀着毛泽东思想光芒的革命群众,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改变了社会主义祖国的面貌。人们透过牛田洋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不深切感到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什么人间奇迹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牛田洋之能够被征服、被改造,是贯彻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必然结果。小说在反映拦海造田的过程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象一根红线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一提出制定拦海造田计划时,有人就主张靠“高级专家”、“现代化机械设备”、“大量投资”。在垫河基遇到困难时,阶级敌人大泼冷水,散布悲观情绪。试验堤下沉后,敌人又幸灾乐祸,鼓吹精神代替物质,不讲科学态度,煽动群众蛮干。大堤要合龙了,阶级敌人更是狗急跳墙,勾结台湾小股登陆匪特进行破坏。拦海造田成功以后,阶级敌人变换了手法,隐蔽退却,妄图伺机反扑……。作者把赵志海等英雄人物放在这一系列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之中,让他们在矛盾、冲突中逐渐成长。作品一面描写赵志海带领广大革命群众向大自然进行斗争,一面和革命队伍内部的错误思想斗争,与混进革命队伍内部打着红旗反红旗的阶级敌人斗争。美蒋潜伏特务陶才胡说什么“鲨鱼有权有势,什么鱼也不敢惹它。咱们也是这样,也得夺权”。赵志海听了这些抽掉阶级内容、大谈政权问题的谬论,立即严肃地批驳道:“政权是有阶级性的。有无产阶级政权,也有资产阶级政权。”“资产阶级专政是我们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根源。就拿鲨鱼来说,它的权势,渔民是不会喜欢的”。这段对话,既刻画了陶才阴暗的阶级心理和两面派手法,更突出地表现了赵志海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高度的政治原则,敏锐的政治嗅觉。随着拦海造田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层层深入,师政委赵志海、地委书记徐自强带领群众对陶才进行深入的阶级分析,彻底剥掉了陶才的种种伪装,挖出了这个钻到革命队伍内部、披着共产党员的外衣、打着“红旗”反红旗的反革命分子。在这场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军民团结一致,粉碎了敌人的一切阴谋诡计,保障了拦海造田的顺利进行,培养了一代新人,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在南海之滨筑起一道摧不垮、打不烂的钢铁长城!
小说《牛田洋》的创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的地方道理讲得多,比如:对“机械化问题”、“精神代替物质问题”、“天才论”的问题,议论太多,如果把这些道理化为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就会更感人一些。对基本群众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的描写,有的章节也不够成功,比如打石队坏分子杜亚民公开勾结地富分子,制造一系列破坏活动,二百多名打石工人,既没有察觉,更没有斗争。对中级干部谢文和的描写也有不妥之处,当地委书记徐自强已经把潜伏特务陶才的老底向他作了交代以后,谢文和仍然一次次受骗,这样,就把一个本质比较好的党的干部描写得一点阶级斗争观念也没有了,这是不够真实的,也缺乏普遍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