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在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鼓舞下 北京市东南郊治涝工程胜利完成 京郊四分之一的耕地能排能灌,给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18
第4版()
专栏:

在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鼓舞下
北京市东南郊治涝工程胜利完成
京郊四分之一的耕地能排能灌,给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八月十七日讯 在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北京市郊区广大民工、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奋战两个冬春,胜利地完成了北京市东南郊治涝工程。这些工程经受了今年夏季的大雨洪水的考验,开始发挥排涝泄洪效益。
北京市东南郊治涝工程是一九七○年秋后开始动工的。这项工程主要是治理海河北系上游的温榆河、凤河和港沟河,其中包括河道疏挖、改直,河床拓宽、加深,筑堤建闸等。在中共北京市委和市革委会统一领导下,参加治河的民工、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治水路线,提高了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治河民工们把团结治水看成是落实党的“九大”路线的实际行动,抢困难,让方便,互相协作,互相支援,大大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大兴县南各庄公社的民工,用十七天时间完成了四十五天的施工任务后,两次支援兄弟单位,使兄弟单位也提前完成了任务。在开挖河道的关键时刻,通县胡各庄公社工地出现大量积水,严重影响施工。顺义县李桥公社的民工发现后,主动把积水引到自己的工地上,再设法将水排走。广大民工经过两个冬春的团结战斗,共开挖、拓宽河道一百五十七里,在沿河两岸筑起防汛大堤二百五十多里,还修建了桥、闸、涵洞等各种水利设施二百多处。
在治河过程中,民工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工具自己带,工棚自己盖,材料自己运。开挖温榆河工程开始后,由于河水大,施工困难。各县民工就分段包干,苦干三天,开挖了一条四十二里长的导流渠,使河水改道,解决了施工中的困难,为国家节约排水电费二十万元。整个治涝工程所用的七万吨砂石等建筑材料,都是参加治河的民工自己运到工地的。他们还自带水泵一千四百多台,自制爬坡机四百多台。这样,既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又降低了工程成本,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北京市东南郊治涝工程的胜利完成,使北京郊区四分之一的耕地能排能灌,改变了过去低洼易涝的局面,给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过去,北京郊区的温榆河、凤河、港沟河一带地势低洼,遇到大雨,经常造成洪涝灾害。今年夏季,东南郊治涝工程刚刚完成,又遇上一场罕见的大雨。温榆河上游地区,在一天多的时间内降雨三百到五百毫米,河水流量最高达到六百个,但由于这条河治理得好,凶猛的洪水很快就排走,没有造成灾害。靠近温榆河的顺义县后沙峪公社白辛庄,过去年年有涝灾,遇到大雨,村里村外一片汪洋。而今年七月底,这个村庄一天降雨二百四十七毫米也没有造成灾害,全村的土地和房屋都没有受到损失。
北京市东南郊治涝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门近万名干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军种、兵种及驻京部队广大指战员的支援。他们同京郊治河民工并肩劳动,为首都建设作出贡献,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加强了军民团结。
在施工过程中,阿尔巴尼亚、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南方共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等驻中国使节和外交官员,柬埔寨贵宾和外交官员等,也曾经到工地参加劳动,给了北京治河民工以很大鼓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