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唤醒了沉睡的抚远荒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19
第2版()
专栏: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

唤醒了沉睡的抚远荒原
朝阳挑开了晨雾,射出万道金光。从乌苏里江畔到七星河两岸,从大兴岛上到街津山下,在这一万六千四百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几百台拖拉机牵引着播种机,象红色的骏马驰骋。一辆辆运粮的大卡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奔驶。一队队参加生产建设的战士,迎着朝阳,英姿勃勃,走向田野。
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的大部分地方还是长满荒草枯苇和乱树荆棘的沼泽地呢?一
一九六九年冬,火红的战旗划破了风雪长空,千百支垦荒大军开进了抚远荒原。开初,有人对在这片茫茫沼泽地里开荒种地信心不足。老干部们跑遍每一个绿帐篷,给青年战士讲述我党我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大家决心“迎着困难上,不向上级伸手;苦干实干加巧干,誓叫抚远山河变”。
在开荒战斗中,机务战士住地窨子,钻草垛,战胜各种困难。被称为“铁姑娘”的四个女机务战士,做出了好榜样:蚊子叮肿了手和脸,她们全然不顾;雨水湿透了衣服,她们仍然坐在大犁上。这一年,她们这个连队开出了一万一千亩荒地,打出了四十万斤粮食,盖起了一千八百八十平方米宿舍,被誉为“大兴岛上大寨花”。
一九七○年,广大指战员开出荒地七十六万四千亩,比原耕地面积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八。在新的形势下,是守摊子,还是创新业?有人说,“够了!”广大指战员们说得好:够了?谁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够不够?世界革命的需要够不够?我们不能光看到开出来的几十万亩土地,还要看到没开出来的几百万亩土地。
挠力河畔,开荒大军越战越勇,尽管每台机车担负着四千五百多亩耕地的繁重作业任务,他们仍然大挖潜力,突击开荒。连队周围的地开完了,他们就拉上爬犁房,带上粮食油料,到几十里外的荒野里继续战斗。爬犁房透风又漏雨,战士们风趣地称它为“风雨楼”。播种时,由于新开地土块大,常常找不到堑,一到晚上更不容易看清。战士们拿来木棍,绑上手电筒,几十米远站一个,排成一排。手电亮了,就象航标灯一样,指引着机车前进。
两年来,他们开荒建点数,超过了原来四个农场十五年建设的总数,耕地面积扩大两倍。二
在向荒原进军的征途中,道路是不平坦的,自然灾害和各种困难的考验,接踵而来。
一九七一年初,挠力河西八千三百亩即将播种的小麦地里,数百个“锅底坑”里,积满了雪水。二百多人围着一个个“锅底坑”,用脸盆端,水桶挑,把积水一点一点舀了出去。北大荒的四月,地表层化冻,烂泥陷脚,战士们索性脱掉了靴子光着脚干。他们苦战二十多天,干一块,耙一块,播一块,终于适时播下了种子。
从七月中旬开始,大雨倾盆,一昼夜降雨一百多毫米,造成了严重的涝灾。大家决心战胜灾害,从龙口中夺回战备粮。
各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们发挥了先锋和模范作用,率领群众抢收小麦。许多麦捆漂浮在水面上,大家就跳进齐腰深的水里打捞。一个连队经过一天半的苦战,就把一百二十多亩泡在水里的麦捆全部打捞上来。
为了增强机械防陷能力,机务战士就在拖拉机履带上钻眼,钉上十几厘米高、五十厘米长的木方子,给机车穿上“高跟鞋”。他们还把收割机的轮子用木板封闭起来,防止淤泥堵塞,再安装上“抓地板”,加大磨擦力。原来四台拖拉机拉不动一台收割机,现在只要两台就可以拉动了。拖拉机牵引着收割机,象威武的舰艇,劈开泥水前进。
在那紧张而又艰苦的日日夜夜里,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向麦海。大家万众一心,互相支援,紧密配合,经过五十多天的艰苦奋战,终于把全部小麦都收回来了。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群众自有回天力!一九七一年,尽管涝灾严重,粮食总产量比丰收的一九七○年,仍然增加了四百多万斤。三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耕地面积猛增到三百二十余万亩,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一九七○年比一九六九年增长了百分之六十八,一九七一年又有所增长,向国家提供了大批粮食。
农业的丰收,推动了五业并举。部队生猪存栏数比两年前增长了百分之一百二十一,大牲畜和羊都增长了百分之八十左右。在这些数字中,凝结着多少饲养员的心血和劳动啊!
名贵的梅花鹿也来到这片荒原上安家落户了。为了使鹿群增进健康,加快繁殖,他们大胆试验野外放牧。现在,每当哨音一响,驯顺的梅花鹿就跟着战士们奔出圈门,成群结队,跑上山林。如今,梅花鹿的饲养量比两年前增加了十一倍。
两年前,战士们住地窨子,苦战荒原。就在这些地窨子后面,现在一排排营房整整齐齐,一株株树苗排列成行,抚远荒原正在变成北国江南。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报道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