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地下水地上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19
第2版()
专栏:

地下水地上流
大青山南麓的地下水位很低。过去,这些地方别说用水浇地,吃水也非常困难。解放前,土默特左旗巴什公社沙尔沁大队居民为了吃一担水,得挑上桶进山,来回跑三、四里地。山洪一来,只得涉水到别村担,来回六、七里。年青力壮的可以到远处担水,那些老弱病残,只得喝泥汤和污水坑里的水,吃着用这种水做的饭菜。
新中国成立后,遵照毛主席关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伟大教导,广大人民把开发地下水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攻方向。现在,土默特左旗水浇地面积由解放前的八万亩扩大到五十二万亩,提高了五倍半;粮食产量由解放前的五千万斤提高到一亿六千六百多万斤,提高了两倍多。
察素齐公社西沟门大队,在三年时间内,截了四条伏流。他们从五六里外的山沟里铺下暗管,把水引出山来,隔一段距离再打个竖井。此外,他们经过二年苦战,用工二万多,打成了一个上口六百平方米的大水池。西沟门大队过去一直靠国家供应粮食,现在破天荒地向国家交售了余粮,粮食亩产由解放前的七十斤提高到三百四十九斤。
在打井的过程中,各族人民群策群力,土洋结合,创造了许多成功的办法。有一种井叫“蜂窝井”,在一片地方集中打许多眼井,象蜂窝一般。巴什公社的金星大队有沙地、淤地和下湿地三种。同土默川许多缺水的地方比起来,这里却是另一种样子。涝天,水从井里溢出来,同地面的积水连成一片。妇女们烧火做饭时,从炉坑里、灶门里可以舀出水来。他们就想办法,在下湿地里,每亩打七八眼土井,把各个井的水集中到一条渠里,输送到远处的旱地里,既使沙地得到灌溉,又降低了地下水位。
土默川开发地下水的过程是当地农业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水利化的过程。它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的道理。解放初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人们只能打一些土井,用手一斗一斗地提水,一天浇不了半亩地。浇上一、两个月,井就塌掉了。合作化时期,各社有劳力可以用石头砌井,有资金可以购置水车。每天可浇三亩地的水车井,就成了当时最高级的井了。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一九五九年土默川开始通电了,从此电力机井就成了一种主要的取水形式。现在全旗二百八十五个大队就有二百一十五个大队有了电力机井,有的大队多到二十眼,有一些大队凭靠井灌已经实现了水利化。
几年来,土默特左旗从打井实践中,发现在大青山南麓、土默川北部有一条很宽的地下河流,自北向南,长达数百里。为了彻底改变土默川干旱低产的面貌,人们正在开发这条地下河流。技术人员同贫下中农共同研究,创造了一种大口机井,井管的口径达二、三米。土默特左旗沿山四个公社都有了大型机井群。十一眼机井所组成的井群,流量达每秒一点五立方,汇成一条绿波粼粼的小河。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报道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