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西北第一棉纺织厂 棉纱质量超本厂历史最高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24
第3版()
专栏:

西北第一棉纺织厂
棉纱质量超本厂历史最高水平
新华社西安一九七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电 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职工多快好省地全面完成国家计划。今年一月到七月份,在保证完成国家纱、布产量计划的同时,棉纱一等一级品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八,超过了本厂历史最高水平;棉布入库一等品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零六;而且节约了大量纺纱用棉和织布用纱。
一九七○年,西北国棉一厂在处理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上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当时强调高速高产多,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结果,产量虽然大幅度上升,棉纱、棉布质量却有所下降,原材料消耗有所上升。厂内工人,厂外用户都对此提出了批评。厂党委认真总结了这个经验教训,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正确理解多快好省的辩证关系,使大家认识到,我们是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对人民极端负责,力争产品高质量,同时也要在原材料可能的条件下,努力增加产量,做到优质、低耗、高效率,多快好省地全面完成国家计划。
去年年初,分配来的原棉等级低,一些人认为低级棉纺不出好纱。厂党委就带领职工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克服低级棉带来的不利因素。全厂职工群策群力,调整工艺,维修设备,苦练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终于用低级棉纺出了好纱。
职工们在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中还认识到,要提高产品质量,人是决定的因素,但机器设备也是重要的条件。全厂职工加强了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为实现优质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北国棉一厂党委和革委会成员,经常带领老工人和技术人员走访用户,征求对产品质量的意见。他们先后走访了西安、咸阳等地的印染、针织、平绒等厂。有一次,一家针织厂向他们反映,由于筒子纱脱边和断头,影响了针织品的质量和产量。参加访问的一位值车女工从筒子的工号上认出了这是她纺的纱,回厂后立即向领导作了汇报,并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教育全班同志。原来,这个坏筒子纱她工作时就发现了,由于怕影响产量,放了过去。结果用户不能用,还得返工,给国家造成了浪费。工人们从这一事例中受到教育,更加认真地把好产品质量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