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访问兄弟的罗马尼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24
第5版()
专栏:

访问兄弟的罗马尼亚
中国广播电视代表团
中国广播电视代表团应罗马尼亚广播电视委员会的邀请,从今年六月二十六日到七月十三日对罗马尼亚进行了友好访问。
在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来往于美丽的喀尔巴阡山麓和蓝色的多瑙河畔,访问了十多个县、市,行程一万多里,看到了兄弟的罗马尼亚人民在以齐奥塞斯库同志为首的罗马尼亚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体验到他们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坚强决心。
在代表团到达罗马尼亚的第一天,罗马尼亚同志就兴奋地告诉我们:目前,全国正在响应党的号召,掀起一个以实际行动迎接罗马尼亚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和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的劳动竞赛热潮,广大工人决心提前完成新的五年计划。
在我们参观的每一个工厂里都可以看到一排排光荣榜,上面贴满了男女职工的照片,他们都是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工人们高涨的劳动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雷希察机械制造厂各车间、班组都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广大工人献计献策,大搞技术革新,充分发挥每一台机器设备的潜力,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的时间,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他们还大力开展节约原材料、降低消耗等活动,保证在不增人、不增设备的情况下,超额完成生产计划。
在布加勒斯特重型机床厂,我们会见了先进生产者巴霍米。他除了高质量地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外,还主动带了四个徒弟,耐心地帮助他们尽快掌握生产技术。厂长告诉我们,在“自己装备自己”的活动中,巴霍米也是一个技术革新的能手。厂长指着一台机器说,这台设备就是巴霍米克服重重困难,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废旧材料搞出来的,光是这一台设备就为国家节约了价值五十万列伊的外汇。
最近几年,罗马尼亚党和政府提出了“自己装备自己”的口号,强调自力更生地制造工业设备。在参观访问中,我们看到罗马尼亚工人阶级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自己装备自己”的活动中取得的显著成绩。
布拉索夫汽车制造厂厂长格列加告诉我们,几年来,这个厂自力更生地装备了一半以上的机械设备,对进口的设备也进行了改革,使全厂生产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铸铁车间由于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效率提高了五倍。
皮特什蒂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也是“自己装备自己”的典型单位。去年一共实现革新项目二百五十项,是全县第一名。今年上半年他们又取得了新的成绩。光是在我们访问的那一个星期中,就实现大小革新项目八十项。
今年是罗马尼亚实现农业合作化十周年,广大农村到处是一派生气勃勃的兴旺景象。在辽阔平原上,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紧张地收割小麦;向远方眺望,山坡上放牧着成群的牛羊。这些都告诉我们,罗马尼亚人民沿着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前进,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风景秀丽的黑海之滨,我们访问了康斯坦察县。解放前,这个县是罗马尼亚的农业落后地区。小麦产量每公顷不超过五、六百公斤,玉米每公顷不超过八、九百公斤。解放后,在一九五七年全县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成为罗马尼亚实现农业合作化最早的一个县。合作化以后,康斯坦察县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全县一百五十个农业社,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化肥化。玉米和小麦的产量每公顷达到三千多公斤。牛、羊、猪、家禽等畜牧业也有了很大发展。近年来,农业社还兴办了一些小型工业。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为了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康斯坦察县人民从一九六七年开始,兴建了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引多瑙河水灌溉农田。现在,工程已经接近扫尾,年底将全部完工。一条大灌渠纵贯全县,伸向全县各地的渠道、管道合计有四千多公里长。灌溉面积达二十万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
在我们访问罗马尼亚的时候,广大青年学生已经开始了暑假生活。在工厂、农村和建设工地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集体参加义务劳动。高年级学生除了参加义务劳动,还参加军事训练。
在某地青年军事训练营,我们观看了学员们的军事演习。罗马尼亚同志告诉我们:现在,所有的工矿企业、农村、机关、学校都有爱国卫队和青年军事训练队组织,军民密切配合,为保卫祖国而进行训练。
友谊的纽带把中罗两国人民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在我们参观访问过的布加勒斯特重型机床厂、普罗耶什蒂“五一”石油设备厂等许多向中国提供产品的单位,我们看到,罗马尼亚广大工人为了支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辛勤地劳动着。
在访问离布加勒斯特九十公里的罗中友好农业生产合作社时,合作社主席吉查同志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建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的成就。吉查主席告诉我们,去年,他们把五十斤玉米良种送给了北京市芦沟桥中罗友好人民公社。吉查主席还特意领我们参观了“友谊田”。只见一边是罗马尼亚品种的西红柿、茄子和云豆;一边是中国品种的西红柿、茄子和云豆。这些蔬菜在罗马尼亚同志的精心培育下,一排对一排地茁壮成长,都结满了喜人的果实。
在去罗马尼亚访问前夕,我们特意访问了芦沟桥中罗友好人民公社,看到罗马尼亚同志送给他们的玉米良种等,在中国同样长得很好。最近,中罗友好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随我国农业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又给远方的战友带去了几十种蔬菜和粮食种籽。为了使罗马尼亚同志能一看到种籽就知道这种作物的样子,社员们在每个种籽袋上都精心地绘制了这种作物的彩色图案。并且附上说明,把每种作物的生活习性和栽培方法告诉罗马尼亚同志,以便使这些“友谊种籽”能够更好地在罗马尼亚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在整个访问过程中,罗马尼亚广播电视委员会的同志对我们的招待热情、周到。我们两国广播、电视工作者都为中罗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中罗两国广播、电视的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感到由衷的喜悦。
在罗马尼亚访问的日子里,我们一直沉浸在友谊的欢乐之中。罗马尼亚广播电视工作者和罗马尼亚人民对中国广播电视工作者和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们衷心祝愿中罗两国人民的友谊象喀尔巴阡山的松柏一样万古长青!
(附图片)
罗马尼亚斯洛鲍季亚棉纺织厂是一个高速度兴建起来的企业。图为这个厂的女工在进行生产。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