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提高生产能力 满足市场需要 甘肃绒线厂围绕生产关键积极开展技术革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25
第2版()
专栏:

提高生产能力 满足市场需要
甘肃绒线厂围绕生产关键积极开展技术革新
据新华社兰州电 甘肃绒线厂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围绕生产上的关键课题,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取得了显著成果。
甘肃绒线厂是个投产两年多的新厂,主要产品是利用本省所产的腈纶纤维生产腈纶膨体绒线。
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提高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要,就成了这个厂的关键课题。工人们想到厂里有几套专用于纺针织绒的设备就闲置在那里,如果把这些设备改成既能纺针织绒,又能纺粗绒的两用设备,生产能力就会成倍提高。这一建议得到了厂革委会的支持,纺纱车间就组织起了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小组。这个小组经过二十多天的战斗,就使这项改革获得成功,从而使全厂腈纶膨体绒线的生产能力比原来提高了一倍,质量完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改造设备成功之后,这个厂的工人、技术人员又大力改革染色工艺。腈纶膨体绒线的染色,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阳离子和分散性染料。这种染料价格高,工艺操作技术比较复杂,给生产带来了一定困难。在技术革新中,有关技术人员和工人们提出采用碱性染料染色的建议。碱性染料不耐高温,而腈纶纤维的上色温度必须在九十度以上。为了攻破这个技术难关,染色工人们和技术人员密切配合,作了四十多次试验,最后终于找到了一种使碱性染料在高温条件下不被破坏的稳定剂,试验成功了染色新工艺。这个厂采用碱性染料以后,腈纶膨体绒线染色质量比原来提高,色号也由原来的十六个增加到六十多个,同时染色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片)
左图甘肃绒线厂“三结合”小组,正在检验用国产染料生产腈纶膨体绒线的质量。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