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发扬当年南泥湾艰苦奋斗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26
第3版()
专栏:

发扬当年南泥湾艰苦奋斗精神
兰州部队某部在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中对干部、战士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新华社西安一九七二年八月二十五日电在南泥湾地区执行生产任务的人民解放军兰州部队某部,在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过程中,以南泥湾为课堂,用当年三五九旅指战员一面生产,一面打仗的生动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干部、战士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这个部队的前身,是原三五九旅的一部分。早在抗日战争年代,这个部队的指战员就响应毛主席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来到南泥湾开荒生产,以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这个荒无人烟的穷山沟,建设成“陕北的好江南”,为革命做出了贡献。今天,这支有着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部队又回到延安,在南泥湾执行生产任务。
部队来到南泥湾,党委非常重视对干部、战士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他们经常带领部队瞻仰毛主席当年视察南泥湾时住过的窑洞,参观当年边区军民艰苦奋斗的图片和实物展览,在三五九旅烈士纪念碑旁,学习毛主席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中关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教导,请三五九旅老战士、南泥湾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刘宝斋,讲述八路军当年在大生产运动中,一面生产、一面打仗的英雄事迹,使大家受到深刻教育。同志们表示一定要发扬南泥湾精神,把南泥湾建设得更好。
通过教育,部队指战员自觉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开始,部队住房不够,上级调拨来的生产工具也不足。当时正是水稻插秧季节,困难很多。指战员就用树枝和茅草在山坡上搭起一排排简陋的窝棚,自力更生制造拖泥船,提高挖泥工效,加快了造田速度,及时插上了秧苗。在生产间隙,他们还就地取材,开山打石造营房。运石头没有车,他们就用肩扛;砌窑洞没有经验,大家就向贫下中农请教,在实践中摸索。去年初,这个部队的七连在荆棘丛生、苇草茂密的荒山沟开荒。缺少工具,连长张必义就带领战士在土窑洞里办起小工具厂,还和战士一起翻山越岭,割野藤,编筐子,修理、赶制了大量工具,满足了生产需要,完成了扩大耕种面积的任务,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这个部队的领导干部也以三五九旅为榜样,经常深入实际,参加劳动,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一次计划修建三台庄水库时,党委副书记、部队长刘振林步行几十里,反复勘测水库坝址,和大家一起研究修坝方案。开工后,他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和战士一起参加劳动,那里任务艰巨,他就战斗在那里。在他的带动下,只用了半个月就修起了这座大坝。今年春天,南泥湾旱情严重,部队和附近生产队都要用这个水库的水灌田插秧。为了方便群众,部队党委成员带领战士把水库的水先放到生产队的田里,自己却用水桶提水、脸盆端水,一点点地浇地。
南泥湾的贫下中农看到这种情况,深受感动地说:“你们把三五九旅的老传统又带回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