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大力培训农民技术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26
第4版()
专栏:

大力培训农民技术员
广东花县开办农业技校为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作出贡献
成都水电学校教育小组深入农村培训水电技术人材
据新华社广州电 广东省花县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开办了一所农业技术学校,有计划地为公社和生产大队培训农民技术员。
全校四百多名来自人民公社的学员,最近已有一百四十多人毕业,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全县每个生产大队都有了一名农民技术员。
过去,花县就是一个群众性农业科学实验活动开展较好的县。全县拥有一支由贫下中农、农科技术人员和干部参加的共八千多人的农业科学实验队伍。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种田的水平,中共花县县委根据广大社员的要求,决定开办农业技术学校。这个学校是一九七一年六月开办的,教员由原来的农业研究人员担任。学员是各公社、大队选送的贫下中农和优秀的下乡知识青年。学习期限一般为一年。
农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内容从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针对农业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进行安排。他们设有稻麦、花生、甘蔗的高产栽培;良种繁育;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四个课程。除讲授一般的理论基础知识外,还根据当地历年来的生产经验和科研成果编写教材。他们采取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法,使学员学习紧密结合实际,做到易懂、易记、易用。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校党支部始终抓紧对学员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光辉著作,和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使学员们进一步确立为无产阶级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
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农业科技人员回到生产岗位以后,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新华公社东风大队学员毕平云,入学前在大队农科站当了半年植保员。入学后,她经过学习和田间实验,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植物保护的科学知识,特别是懂得了水稻三化螟虫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并掌握了防治措施。今年五月份,毕平云回大队搞防治第二代三化螟虫工作时,准确地预报了幼虫盛孵期,根据她的预报,大队发动社员投入杀灭三化螟幼虫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保证了今年早稻丰收。
据新华社成都电 四川省成都水电学校为了支援农业,近几年来陆续派出多种形式的教育小组,深入农村帮助人民公社培训水电技术人材,为促进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
四川省山多河多,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农村水电事业获得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一九七○年成都水电学校党组织决定改变过去在校内进行教学的做法,组成若干个小组分赴平原和山区,为人民公社培训技术人材,并把这作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改造世界观的好机会。
派出去的教育小组,根据各地发展水电的实际需要,有的办训练班,集中讲授农村水电基本知识,帮助社、队培训技术骨干;有的针对当地薄弱环节,把勘测、设计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有的通过建设水电站的实践,帮助贫下中农掌握从建站、安装到发电的全部操作过程。由于教学内容切合各地实际,许多农民学员经过短期训练,就能够掌握水电基本技术,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受到群众欢迎。
成都市郊金牛公社的九个大队,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都先后建立了小水电站,结果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成都水电学校的教育小组来到这个公社,只用很短的时间就为他们培训了五十名学员。现在,这批学员已经成为这个公社的一支水电技术骨干,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作用。
川西芦山县永前生产队,地处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的山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地贫下中农对电的要求十分迫切,由于水源缺乏,长期不得解决。水电学校的教育小组反复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决定用蓄水发电的办法解决水的流量不足问题。经和贫下中农共同努力,在两个月内就建成了一座三十瓩的小型水电站,解决了这个队照明和农副产品加工的用电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