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节约的新路又打开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27
第4版()
专栏:

节约的新路又打开了!
去年,解放军某部六班副张洪起和战士刘昌运担负铁工任务。他俩劲头可大啦,每天除完成打铁任务外,还到工地去拣“废料”。后来,人人都注意节约,掉在地上的东西越来越少。这时,小刘觉得节约的门路快没有了。副班长了解到小刘的心思,便对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打道钉,钢筋没烧热,连砸几锤也不见效,重新回炉,既费时间又耗煤。第二次烧过了火,一锤下去,铁打得四处飞溅,成了“豆腐渣”,白白浪费了原料。小刘听了很受启发,高兴地说:“干啥活,都有节约和浪费的矛盾,有矛盾就有斗争。只要我们不断认识新矛盾,节约的门路总是会有的。”
俗话说:“什么铁吃什么火。”认识“火候”,是能不能节约用铁的关键。但对这两位刚学打铁的战士,是有很大困难的。有一次他俩去请教一个老铁匠。老铁匠告诉他们,要想认识“火候”,全靠两眼看,也就是实践。从此,他俩就在实践中观察、分析各种不同材料的吃火性能。一次,工兵二连送来了六根断钻杆,要铁工组接起来。接钻杆需要什么“火候”?他俩谁也不摸门,就反复进行试验。钻杆是中间空心的六棱优质钢,接火时,棱面要对正,内孔要保持畅通,还要牢固,否则装到风钻上一钻就断。刚接的时候,他们用普通接火方法,没烧熟,失败了。后来,火烧得太快,表面一层已经熔化,中间还是生的,又失败了。总结失败的教训,使两个铁工变得聪明起来,懂得了掌握接钻杆火候的诀窍:在开始时,必须慢火烧,使钢材的内外温度均匀上升;当烧到内孔发红时,用大火烧,使钢温迅速增高;快接的时候,要稳住火,防止猛火烧化。对于接火的方法,他们也作了些研究。在接火前,要把两个断头用錾子劈开,稍加修理,使开口互相咬住,然后回炉加温;到了“火候”,先在炉内从两头对敲几下,等粘住后,迅速放到铁砧上轻锤快打。这样接,速度快,质量好。
材料不同,吃火性能也不同,
“火候”是较难掌握的,但也不是不可认识的。他们刻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懂得,观察“火候”的主要方法,是看钢材在不同温度下的颜色变化,其次还要看表面冒火花的密度、氧化层脱落的状况等。就拿施工常用的钢筋和钻杆相比较,钢筋要烧得雪白,火花冒得比较密集,氧化层成油腻均匀状,才能接火;而钻杆只要烧得红里有点发白,冒出少许火花,氧化层成油腻小包状,即可接火。另外,按部件加工的不同要求,
“火候”也不相同。一般钢材,弯曲时吃红火,打平时吃红白火,接头时吃白火。他们掌握了这些规律,节省了不少时间和原材料。
认识是不断深化的。铁与火有关系,认识了铁的“火候”,还得在火上找找门路!他们为了把火烧得又稳又旺,总结了“起火开小门,中间开大门,到了火候开中门”的经验。同时为了充分发挥一炉火的作用,采用勤翻铁、勤添煤,边烧、边熟、边打、边续的办法,使火“闲”不着。这样,节约的指数不断上升。
节约的新门路又打开了!这使他俩进一步认识到: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