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动人的一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28
第4版()
专栏:

动人的一笔
江波
革命现代京戏《龙江颂》第六场《出外支援》,以富裕中农常富的自私自利作为反衬,热情地歌颂了龙江大队党支部书记江水英一心为公的共产主义风格。这场戏的舞台美术设计,对突出江水英的英雄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
这场戏的开始,是在拂晓时分,所以舞台上的景物蒙蒙胧胧,看不大清楚。阿坚伯上场后,见水英家的门还关着,为了让“带病昼夜苦干”的水英多休息一会,他满怀着阶级的深情,坐在门前静静守候。就在这当儿,只看见自己鼻子底下一点私利的常富,大声嚷嚷着找支部书记来了。他不顾阿坚伯的再三劝阻,坚持要把他认为在
“睡大觉”的水英叫醒。这时,舞台灯光随着常富的走动而移动着,就在常富推门叫喊水英的同时,照亮了水英家的门,门上“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的对联,和门楣上“光荣人家”的横额,在蒙胧的景色中鲜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也就在这个时刻,“又是一夜没睡”的江水英在霞光映红山顶的背景映衬下,手拿着外衣,从相反方向应声走来,此时常富张口结舌,尴尬得说不出话来。此情此景,使观众对这位光荣军属、党支部书记江水英的崇敬感情油然而生。看着那门上的对联,对照江水英感人的行动,我们自然地想起了江水英“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的种种英雄业绩:从坚决执行县委堵江送水的决定,到热情恳切地帮助掉队战友,从跳入龙江挡住激流,到带领群众在大田上日夜苦战……,这里,门上的对联画龙点睛地点明了江水英英雄性格的核心,而江水英自觉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感人行动,则是那对联的最生动的说明。由于舞台美术和人物的行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就显得格外动人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龙江颂》的舞台美术设计,我们不禁联想到了《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引吭高歌“我胸有朝阳”时,那披满群山的彩霞;《沙家浜》中郭建光披星戴月
“飞兵奇袭沙家浜”时,那流动着的追光;《海港》中方海珍“喜读公报”时,那飞架蓝天的彩虹;《红色娘子军》中洪常青受伤晕倒,醒来后面对群匪岿然屹立时,那震天动地的惊雷和闪电……。这些舞台美术设计,构思新颖,自然贴切,对揭示英雄人物内心世界起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是革命现代戏的舞台美术设计中“动人的一笔”。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舞台美术设计得好,不仅能为展示英雄人物的典型性格提供一个典型环境,而且还能够起到描写人物、刻划英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作用。舞台美术也只有为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服务,才能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