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大坑山供销社到贫下中农中去找办法 千方百计把山区农副产品运出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29
第2版()
专栏:

加强山区商业工作 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农村商业是否由贫下中农管理好》的讨论(二十九)
大坑山供销社到贫下中农中去找办法
千方百计把山区农副产品运出来
今年年初,广东怀集县大坑山供销社根据当地农副产品的资源和生产情况,提出农副产品收购量要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有个老收购员听到这个计划,担心地说:“大坑山满地是宝贝,遍地是财富,但这里山岭重叠,交通不便,收购容易运输难。一九五九年在金厂收购六百多担木柴,运不出去,几年以后,虫蛀蚁吃,全部霉烂。现在大量收购,搞不好又会象以前那样,千万要慎重呀!”
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
遵照毛主席关于“用心寻找当地群众中的先进经验”的教导,他们爬山越岭,遍访贫下中农和散居于深山密林的老林农,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查勘了各个山头小溪。大坑山是个林区,运输线路都是羊肠小道和山涧小溪,交通十分不便。他们到离供销社五、六十里的林产品资源丰富的石壁去进行勘察,找到几户熟悉情况的老林农。这些“山林通”指出:这里山高坡陡,把物资运出去确实有困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拿木柴来说,它的体积大,而山溪狭窄水浅,要是充分利用汛期水大的时机,就可以抢运出去。老贫农的话,对供销社职工启发很大,增强了搞好收购和短途运输的信心。接着,供销社和生产队商定:供销社积极收购山林产品,并供应水泥给生产队整治河道,生产队将木柴锯短,运到河边交售。双方签订了产、购、运合同以后,现在已放运出木柴八千多担,杂木条八万多条。
这里虽然没有通汽车,但有公路的路基,加上去冬今春供销社帮助修建的三条八十里长的林道,民间运力大有潜力可挖。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下,共组织了牛马车四辆、手推车五十六辆、单车五辆,组成了一个短途运输网,产品一下山,马上用手推车沿着林道运到干线,再由干线运到河边或县城。
山林竹木产品的体积大,又很重,假若都要群众搬运到收购站交售,会影响生产和群众交售产品的积极性。大坑山供销社为了方便群众,在自己的服务范围内设立了三个综合性供销站,在通手推车的路边、村头、山脚设了二十多个固定收购点。近来发展到只要能运得出的,哪里方便群众,就在哪里设点,不受收购地点、时间的限制。群众称供销社的一架收购磅秤为“飞磅”,哪里都可以见到它的踪迹。
由于山区产品运输问题解决得好,大坑山供销社到今年七月底已超额完成全年的农副产品收购计划,比历史上最高的一九六七年超过一倍,生猪、三鸟、木柴、木炭、高竹、杂竹、杉头尾等都成倍或成几倍增长。收购工作做得好,促进了边远山区的开发,壮大了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
这个供销社今年销售计划已完成百分之九十,生产资料的供应达到年计划的百分之一百一十。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