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黎家的贴心人——记广州部队某部群众工作干部杨滋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29
第4版()
专栏:

黎家的贴心人
——记广州部队某部群众工作干部杨滋溪
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某部负责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杨滋溪,发扬我军光荣革命传统,八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边疆兄弟民族服务,受到黎族人民的称赞。
杨滋溪是一九六四年来到五指山区的。一到这里,领导上就派他带领群众工作组到驻地附近的应示大队去做群众工作。应示在深山密林之中,解放前一直是刀耕火种、渔猎为生。杨滋溪到应示的时候,这里的生产仍然比较落后。加上当时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一小撮峒主(山霸)、奥雅(地主)趁机蠢动,煽动人们放弃农业生产,上山砍木头做扁担卖钱。应示的群众工作从那里做起呢?杨滋溪同群众工作组的同志们,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白天和民兵、社员一起踩田扶犁,晚上挨家挨户访贫问苦,商谈改变应示面貌的办法。老贫农、烈属黄老误深夜找到杨滋溪,拿出了他的主张:“我看要改变应示面貌,先得把大家的心齐在社会主义上!”
杨滋溪心里豁亮了。他带着老烈属的建议,去找大队干部。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政治夜校办起来了,一座阶级教育的泥塑展览馆搞起来了。杨滋溪坚持用毛泽东思想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
一天晚上,按计划杨滋溪要给大队民兵去上阶级斗争辅导课。可是下午一场大雨,通往应示大队的小桥被洪水冲断了。杨滋溪来到河边,看到对岸山间小道上一串串移动的火把,正从四面八方向大队汇拢,政治夜校是灯火通明,便趟着齐胸的水过河,按时上课。他把大家带到泥塑展览馆里,同社员一道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教导,提高了大家的觉悟,纷纷起来揭发批判破坏集体经济的阶级敌人,煞住了资本主义的妖风。
斗争把杨滋溪和黎族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从此,杨滋溪就在边疆黎寨扎下了根,大队干部和群众有事总想找他给出个主意。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应示人民决心把黎寨变成大寨,掀起了学大寨的热潮。大队干部请杨滋溪同他们一道投入重新安排应示山河的斗争。杨滋溪把这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为制订规划,他同大队干部并肩走遍了应示的山山水水;为扩大耕地面积,他又同青年民兵垦荒队一道,隆冬进深山,劈坡造梯田。有一年,应示大旱,溪水断流,山塘见底,杨滋溪又参加了应示挖渠引水、打井抗旱的突击队,把一股股山泉细流,通过盘山水道引进了龟裂的稻田,使大旱之年夺得水稻亩产超千斤的好收成。
应示大队有很好的办电资源,但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人民群众想修水电站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大队革委会成立后,应示群众行动起来,积极办电。杨滋溪又带领指战员走上了支援应示办电的第一线。他们同社员一道,吃住在深山峡谷,劈山挖渠,抡锤打石,修起了电站,使祖祖辈辈依靠竹片照明的深山黎寨第一次有了电。黎胞为了感谢解放军的帮助,在电站水坝上嵌上一行大字:“军民水电站”。
在同应示人民共同战斗中,杨滋溪以忘我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台风之夜,山洪猛烈袭击番香水库大坝,为了防止大坝决口,保护水库下面的村寨和大片稻田,他跳进水流湍急的排洪沟,开沟排水。夏忙季节,山林起火,杨滋溪发现险情,立刻冲向火山,用身体在干草上压出一道又一道防火线。火浪把他冲倒了,刚一苏醒,就又冲进火场与烈火搏斗。
有一天傍晚,杨滋溪走在南圣河边,看到六十多岁的烈属黄阿妈从通什镇看病回来,拄着棍子要过河。他赶忙跑上前去把阿妈背过河去。他由阿妈过河想到河上没桥,群众不方便,第二天就同民兵一起上山伐木,下河捞石,在河上搭起一座便桥。以后,他又和大队商量,在队里办起了合作医疗站。
八年来,杨滋溪以最大的革命热忱为边疆黎寨人民服务。他带领部队指战员同应示人民一道,开垦了二十三个山头,新造大寨田一百多亩,并且逐步完成了山塘、水井、渠道等水利灌溉设施,使全大队百分之八十的稻田成了高产稳产田,连续五年平均亩产超千斤,实现了农、林、牧、副、渔五业兴 旺。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