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阅读
  • 0回复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民族贸易工作迅速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31
第3版()
专栏: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民族贸易工作迅速发展
据新华社昆明一九七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电 在毛主席民族政策的指引下,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贸易工作有了很大发展。现在,全州所属的五个县、二十七个公社、二百一十三个大队都建立了民族贸易商店或小组,偏僻山寨也建立了代购代销点。去年,商品收购总值比解放初期的一九五二年增加了九点五倍,纯销售总值增加了十二点七倍,出现了购销两旺的景象。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祖国云南边疆,居住着傈僳、怒、独龙、白、彝、纳西、普米、景颇、藏等十二个民族。解放前,这个州的碧江、福贡、贡山、泸水等四县没有一个商店,日常必需的食盐、布匹、茶叶、小铁农具奇缺,群众要买这些东西,得翻过数千米的碧罗雪山,跋涉几天才能买到,还要受奸商的重利盘剥。那时,二十斤黄连才能换到一口铁锅。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关怀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派来了大批的贸易干部,帮助边疆人民建立民族贸易商店。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州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根据全州山高谷深、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群众小额贸易量大的特点,采取在基层布点、分散办店和在偏僻山寨增设代销点的办法,对商业网点进行了改革。目前,全州商业网点增加到四百三十三个,其中农村基层商业网点有三百九十三个,比解放初期增加二十六倍多。广大群众就近可以买到北京、上海、昆明出产的日用商品,又可以出售当地盛产的黄连、贝母、木香、党参、麝香和兽皮等,而且价格合理。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级商业部门,根据各民族群众的实际需要,积极做好生产、生活用品和民族特需商品的加工、供应工作。近年来,这些商品无论数量、花色品种都有较大的增长,很受群众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