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改革教学必须抓路线——几次讲“对数”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9-02
第4版()
专栏:

改革教学必须抓路线
——几次讲“对数”的体会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后,我曾几次讲“对数”。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搞好教学改革,必须提高路线觉悟。
一九六二年,我第一次讲“对数”。当时,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影响下,我的教学活动随着高考指挥棒转,高考不考查表计算,我就抛开“对数”教学的主要任务——查表计算,大讲“对数函数的超越性”和各种图象的变换,培养学生的“纯数学思维”,以适应高考。结果,学生没有掌握“对数”计算的本领。
一九六五年,我第二次讲“对数”,从三大革命运动的需要出发,确定查表计算为教学重点,并加强了基本功训练。这是正确的。但是,在“技术挂帅”的影响下,却提出“一堂课计算四个题算合格,计算六个题是良好,计算八个题是高标准”的口号,把学生引向单纯技术观点。教学中不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数学的规律,而是简单地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用了十几堂课,孤立地讲了十几个概念、法则、性质之后,进行机械性的计算训练。学生学完“对数”还是不能掌握它的基本原理。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教学方法,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不少学生入校不久就成了近视眼。
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批判了数学领域里的“天才教学”、“智育第一”的反动谬论。但是,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极“左”思潮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又出现了不讲“对数”原理,只教学生算题,甚至取消了必要的基本功训练的现象。结果,学生既不懂“对数”原理,也不会运算。
毛主席教导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回顾历史,前几次“对数”教学都是错在路线上,方向不对头。第一次“对数”教学的问题,不在于讲了理论,而在于理论脱离实际,向学生灌输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第二次“对数”教学的问题,不在于练了基本功,而在于没有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揭示数学的规律,搞了“技术第一”,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体。而近两年的“对数”教学,又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取消了理论,忽视了基础知识讲授和基本功的训练。后来,我在市里参加了编写教材的工作,有机会深入到工厂、农村,接触三大革命运动实际,接近工农兵。深入开展批修整风以来,我进一步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开始比较自觉地从路线上想问题,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进行教学。
由于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最近一次讲“对数”,讲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计算去年我国钢产量的增长速度,按这个速度几年能翻一番?十年后产量又是多少?再用分析事物的矛盾,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转化的思想作指导,揭示出“对数”计算的基本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把乘除转化为加减,把乘方、开方转化为乘除。并着重指出,这种转化的内部原因是“数”本身的规律(可以化为同底和幂的运算法则),外部原因是人们创造了一个条件——“对数表”。由此总结出“对数”计算的基本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通过实际计算使学生看到我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
在练习课中,针对一些学生不求甚解、不愿意练基本功的思想,我用当年大庆工人为了掌握资源情况,不分昼夜地进行几百万次计算的精神和上海老工人夏顺元师傅写《利用“对数”计算机床交换齿轮》一书的事迹,教育学生。夏师傅开始不会用“对数”计算机床交换齿轮,去问资产阶级技术“权威”,得到的回答是:“这种计算很复杂,讲给你也听不懂。”夏师傅怀着强烈的无产阶级感情,决心为工人阶级争气,努力学文化,苦练基本功。他结合生产斗争实际,准确地算出上千个数据,总结经验,为革命做出了贡献。学生听后纷纷表示,要向大庆工人和夏师傅学习,为革命学好数学。经过检查,学生的基础虽然较差,但基本上都能掌握“对数”计算的基本原理,并能较熟练地用“对数”计算许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初步达到了预想的结果。
长春市六十六中学数学教师 彭立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