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靠谁改造后进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9-05
第2版()
专栏:

靠谁改造后进队
湖南省邵阳县冷水大队党支部书记 莫贻珠
从一九六六年起,我曾先后到梨子塘、杨子江等几个生产队蹲点。五年多的实践,使我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体,要改造后进队,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
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曾经走过一段弯路。起初,我认为,后进队主要是没有坚强的带头人,我去了,只要肯带头干,就能使后进队改变局面。我凭着一股热情和干劲来到梨子塘,事事带头:开会先发言,出工走前面,担子挑重的,脏活干在前。自以为这样一来,就能把这个队搞好。可是,没想到,二十多天的辛苦换来一些风言风语,如象“我们队里多了一个劳动力”呀,等等。这时,我想:后进队“家底薄,田土差;干部不争气,社员不听话;生成落后相,实在难变化”。我失去了信心。
后进队到底能不能改变呢?毛主席说,“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我照着毛主席的教导办事,果然灵得很。
在梨子塘,我向社员群众调查,向老贫农请教,同队干部谈心,发现这个生产队的负责人不愿担担子,觉得“干部难当”,“当干部吃亏”,结果是革命无人抓,生产无人管。通过同样的方法,我了解到:杨子江生产队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个别队委热衷于搞资本主义,放弃集体生产;青子塘生产队则是“老好人”掌权,不抓阶级斗争。表面上看起来,几个生产队都是领导班子领导不力,但是原因各不相同,问题的性质也就有区别。
在改造后进队的过程中,我始终注意两点:一、摆正自己和群众的关系,不是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而是置身于群众之中;二、摆正个人实践和群众实践的关系,认识个人的实践是有限的,群众的实践是无穷的。在梨子塘,我抓住这个生产队的领导人出身苦、本质好的特点,用忆苦思甜的方法,提高他的阶级觉悟,他终于克服了“干部难当”和“当干部吃亏”的思想,勇敢坚定地挑起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担子。在杨子江生产队,我同群众一起狠批了资本主义歪风,耐心教育犯错误的队干部,使他们成为带领社员群众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带头人。在青子塘,依靠群众,从一件旧呢子军大衣的线索,挖出一个隐藏二十多年的阶级敌人。
群众和队干部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觉悟,很快就掀起了改天换地的热潮。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梨子塘等几个队迅速改变了面貌。有两个队粮食亩产达到千斤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