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团结战斗在海防线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9-09
第3版()
专栏:

团结战斗在海防线上
深夜,风大雨急,怒涛拍打着海岸。
突然,警惕的哨兵发现远处海面上有一个可疑的黑点。人民解放军某部副连长徐新传立即带领战斗小组前去搜索,民兵营长张清狮和几个民兵闻讯赶来,与战士一起跳上小船。
狂风卷着暴雨、浪花,瓢泼一样,劈头盖脸地向指战员和民兵袭来。徐新传伏在船头,严密注视海面;张清狮屹立船尾,紧紧把舵。军民齐心协力,越过巨浪,绕过暗礁,向着目标搜索前进。……
这是福建前线大嶝岛阳塘村的民兵,主动配合驻军去执行任务。
在福建前线,无论是在蜿蜒起伏的海岸,云雾缭绕的高山,还是在战舰扬威的码头,到处都可以看到军民团结战斗的动人景象。多少个风雨之夜,海防战士和民兵们并肩在沙滩上潜伏侦察,多少个浓雾弥漫的黎明,人民群众和战士一起为战备、生产奔忙。
某部一支海上快艇侦察队,经常乘风破浪,飞驰在和敌占岛一水之隔的警戒线上,保卫着渔民、船民的生产安全。海上发现了大鱼群,他们立即唤来渔民兄弟;浓雾中船只迷失了方向,他们马上前往寻找导航;每当有风暴预告,他们迅疾驰往附近渔区通知渔民、船民返港避风。每当侦察队去执行一项新的任务,民兵、老渔民纷纷来到侦察队,配合作战,介绍敌情,提供海洋、地形、气象等资料;有时艇上缺水,渔民们就把自己船上的淡水给送去。一天深夜,雷鸣电闪,风雨交加,海面上漆黑如墨。一小股蒋匪武装特务,乘着夜色的掩护,偷偷摸摸地窜入我沿海某地。侦察队奉命从海上截敌人的退路,四艘快艇象离弦的箭,迎着风雨,劈波斩浪,飞速搜索前进。副指导员带领着民兵队伍,在陆地上穿林、涉水,和前沿军民一道撒下了包围网。顷刻,海港码头,交通要道,岙口山冲,到处布满了警惕的哨兵。两个武装特务刚一出现,马上就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成了人民的俘虏。
在激烈的战斗中,军民团结一心,互相配合;在平时的战备工作上,军民紧密协作,互相支援。部队筑公路、修码头、盖营房,驻地群众不分男女老少自动组织起来,挑土抬沙,开山劈石,和指战员一起日夜轮班苦干;部队转移阵地时,驻地民兵就来帮助拉大炮,运粮草;台风暴雨过后,前沿的公路、阵地有的被雨水冲垮,民兵们就连夜抢修。
福建前线军民常年累月百倍警惕守海防,艰苦奋斗建海疆。走进黄厝,人们就会看到横卧在山腰中雄壮的水库堤坝,“军民联防水库”六个石雕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清澈的库水沿着纵横的渠道,流入数百亩水田。
黄厝,位于厦门岛的最前沿,这里风大、沙多、缺水,当地有一首民谣说:“一斤土九两沙,下雨哗啦啦,雨后干巴巴”。为了发展水稻生产,一九六九年冬,黄厝大队的社员群众在党支部领导下,劈山筑堤,拦洪蓄水,打响了兴修水库的战斗。驻岛部队指战员闻讯赶来,和黄厝人民并肩奋战。军民们撬开顽石,削平山头,挑来三十多万立方米的土石,修起了一座容水量达四十八万立方米的水库,使六百多亩“望天田”得到自流灌溉,多沙少土的薄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田。
台山军民守岛一条心,建岛一家人。十七年前,冒着滚滚烟尘进驻这个小岛的解放军某部指战员,和台山人民团结战斗,凯歌高奏。这个岛上的人民为了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决心勇闯白石礁,开辟新渔场。
白石礁,鱼产丰富,但急流漩涡多,暗礁密布,是打鱼人的“禁区”。
台山人民的雄心壮志鼓舞着驻岛部队,他们立即派共产党员、班长周长庄带领十多名战士,和渔民一道去闯“禁区”。由于风浪太大,第一次没有成功。周长庄领着大家学习了《愚公移山》,总结了经验教训,修订了计划,第二天,又向白石礁进发。他们同心协力,与狂风恶浪战斗了四个多小时,终于战胜了“禁区”,置了桩,挂了四十八张网。一次涨潮,有时就能捕鱼一千六百多担。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