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学习《矛盾论》笔记两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9-19
第2版()
专栏:

学习《矛盾论》笔记两则
中共无锡市委书记 王宴
政策为啥不能“过头”?
在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过程中,我听说,一个情况比较复杂的工厂,对阶级斗争抓得蛮紧。可是没想到,这个厂越抓问题越复杂,一度变成了后进单位。去年七月,为了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市委调查组去作了比较详细的调查,才从厂里阶级斗争的两次反复看出了问题。
原来,这个厂的领导班子,受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极“左”思潮的影响,曾经一度认为:“只要方向对头,不怕政策过头。”在对敌斗争中不注意正确区别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注意执行党的政策,结果,搞乱了阶级阵线,使原来比较好的斗争形势走向了反面。针对这个情况,市里曾经派人去帮助过,厂里的形势也曾经有过好转。但是,后来在整顿领导班子时,对好人在政策上犯错误和坏人从政策上搞破坏这两种情况缺乏具体分析和严格区别,以“过头”反“过头”,结果形势又出现了新的反复。两次反复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怎样正确理解和处理抓阶级斗争与执行党的政策的关系?
列宁说:“政策就是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决定着共和国的命运的。”我想,我们党的政策,从根本上说,都是解决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的。政策错了,不管是“左”了还是右了,都会把敌、我、友的关系搞乱,哪里还搞得好阶级斗争呢?所以,毛主席谆谆教导我们,要把党的政策和策略当成“党的生命”,“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我和市委调查组的同志一起统一了认识,决定从落实党的政策着手,帮助这个厂真正抓好阶级斗争,促使它由后进向先进转化。
为了“对症下药”,调查组的同志围绕对敌斗争政策和干部政策,深入调查了敌人是怎样在这两个问题上进行破坏活动的?厂里的一些同志又是怎样在这两个问题上犯错误的?用这些调查得来的材料作为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活教材,引导大家认清:敌人干扰党的基本路线,往往从破坏党的政策下手;两条路线斗争的各个侧面,往往是通过两种不同政策的斗争具体地体现出来的。政策过了头,方向必然不对头。在提高路线觉悟的基础上,我们把对敌斗争政策和干部政策交给群众,依靠群众来解决问题,终于使一些犯错误的好人得到了解放,一批革命干部充实到厂和车间的领导班子中,厂里出现了团结战斗,努力抓革命、促生产的新气象。
这个厂的前后变化给了我深刻的教育。以往,我们一些同志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时候,往往把抓阶级斗争和执行党的政策对立起来。他们虽然有抓好阶级斗争的愿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没有严格地按照党的政策办事,没有很好地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结果,不仅没有达到有力地打击敌人的目的,反而伤害了自己的同志,影响了革命队伍内部的团结。
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规定了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政策。这个总政策以及我们党在这个总政策指导下制定的许多具体政策,总的来说,都是告诉我们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在阶级斗争中取得无产阶级的绝对优势;如何分化敌人营垒,孤立和打击一小撮最顽固的敌人,保证无产阶级彻底战胜资产阶级。我们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就是要按照阶级斗争的规律去抓好阶级斗争。如果我们以感想代替政策,以主观片面性去代替客观规律性,就抓不好阶级斗争,也就谈不上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为什么“左”右摇摆?
今年五月底,缫丝一厂开干部会分析生产形势,下决心提高生丝的质量。用什么办法提高质量呢?有的同志说:“新的规章制度建立了,我们就是要靠这些规章制度去把质量抓出来,管出来。”有的同志不同意,说:“规章制度对提高质量有很大的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思想觉悟。质量要用路线教育抓,要靠发动群众管。”两种意见相持不下,由此还牵涉到企业管理中的许多具体问题,引起了一场大辩论。我听了双方的意见,联想到其它工厂的一些情况,感到这次辩论虽然是从如何提高质量开始的,却反映了新的规章制度建立后,企业管理中两种思想、两条路线斗争的新动向。
我回想了这个厂建立新的规章制度的过程,从中得到了启发。就拿恢复“统计牌”的事来说吧。过去,这个厂的每台缫丝车上都有一块统计牌,记录着每个工人每天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情况。文化大革命前,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它成了对工人“管、卡、压”的一种手段,成了“奖金刺激牌”。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管、卡、压”,刘少奇一类骗子又马上变换手段,极力鼓吹“制度无用”论。我们一些同志由于对刘少奇一类骗子忽右忽“左”的干扰缺乏清醒的认识,加上过去饱尝过“管、卡、压”的苦头,因此,便把统计牌也冲掉了。这次厂里讨论统计牌要不要恢复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引导大家反复学习党的基本路线,联系实际总结路线斗争经验,找出自己受“制度无用”论影响的思想根源:头脑里缺少两点论,对右的和“左”的干扰,只看到右的一面;对统计牌的坏处和用处,也只看到坏处的一面。然后,组织大家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的反动谬论,并对统计牌作了历史的阶级的分析。工人说:“一块牌子,两种内容、两条路线。我们要把统计牌变成建设社会主义的‘贡献牌’。”缫丝一厂的统计牌和一整套合理的规章制度,就是这样从路线教育入手,通过发动群众恢复和健全起来的。从这以后,生丝质量显著提高。
这件事告诉我们:新的规章制度建立以后,所以又出现了“制度万能论”的苗头,归根到底,仍然是一个坚持两点论还是搞一点论的问题。规章制度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即使是合理的规章制度也不是万能的。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用正确路线去管理,依靠群众去管理,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去管理。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把规章制度说得毫无用处,同样地,也不能因为建立了新的规章制度,就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和业务、思想和制度的辩证统一。
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反右可能出“左”,反“左”可能出右。要在反右时防“左”,反“左”时防右,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用一种片面性去反对另一种片面性。“左”右两种倾向的反复出现,反映了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反映了路线斗争的规律性,反映了事物矛盾的斗争和转化。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应该感到奇怪,而是要自觉地掌握这个规律,在看准方向、集中精力抓主要倾向的时候,也要随时注意可能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预见到矛盾发展的趋势,把工作做在前面,尽量减少和避免“左”右摇摆,推动事物波浪式地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