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把党的关怀送到鄂伦春人的心坎上——记战斗在多布库尔河畔的一支解放军医疗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9-21
第3版()
专栏:

把党的关怀送到鄂伦春人的心坎上
——记战斗在多布库尔河畔的一支解放军医疗队
兴安岭的松树根连根,
边疆军民心连心。
毛主席的战士进山寨,
个个都是鄂家的知心人。
在祖国东北边疆多布库尔河畔鄂伦春族人民中间,流传着这样一首称赞解放军医疗队的赞歌。这首赞歌赞扬的这支医疗队,是由沈阳部队二二九医院的医务人员组成的。
去年冬季,这支医疗队的指战员背着背包和药箱,跋山涉水,来到了多布库尔河畔的古里山寨。聚居在这里的鄂伦春族男女社员,听说子弟兵来了,纷纷迎出门来,有的帮助亲人解背包;有的给战士卸药箱。贫苦猎民乌大娘,为子弟兵腾热炕,烧开水,又端来取暖的炭火盆。
鄂伦春族人民的热情接待,使医疗队的队员们深受感动。他们挨家挨户地问寒问暖,接着就展开了巡回诊疗工作,一早一晚还帮助乡亲们劈柴、担水、扫院子。
一天,在多布库尔河南岸的马场上,鄂伦春族牧民乌果有被惊马踢伤了头部。古里卫生所的医生张英武立即拉马备鞍,准备出诊。医疗队的军医王润鹏知道了这件事,连忙赶来,同张医生一起,骑马奔向了七十多里外的马场。
大兴安岭的冬天,寒风刺骨,滴水成冰。他俩走出山寨不远,眉毛上就挂满了冰霜。王润鹏初次骑马,不一会儿臀部就磨破了,两条腿也冻麻木了。但他想到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是解放军的唯一的宗旨,想到处在危急中的牧民乌果有,便不顾臀部疼痛,不停地扬鞭催马,翻峻岭,穿密林,跨冰河,向马场飞奔。
到了马场,他俩顾不得休息,就为乌果有检查伤口,精心治疗。乌果有从昏迷中醒来,知道张医生和亲人解放军特地从古里山寨赶来为自己治疗,感动得两眼直转泪花。他说:“旧社会,鄂伦春人在深山里冻死没人管,病死无人看;如今党教导的卫生战士为咱送医上门,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党的恩情!”
医疗队来到古里山寨的时候,就了解到七十三岁的傲新川老大爷旧社会在山上打猎,冬天宿在树下,夏天睡在石头上,以致双腿瘫痪已有二十多年。他们经过仔细诊断,决定用新针疗法为这位老人治疗,并且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护士王淑清和女战士张静。她俩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每天给傲新川扎针、按摩,从不间断。有一次,她俩出诊回来已经很晚了,可是,一想到还没有给傲新川扎针,就饭也顾不上吃,又赶到傲新川的家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傲新川老大爷的双腿已经好转,能够下地走路了。
医疗队的队员们在古里山寨巡回诊疗期间,经常帮助鄂伦春族赤脚医生老孟提高医疗水平。他们针对当地的多发病、常见病,一遍又一遍地给老孟讲防治原理,并且手把手地教他掌握针灸等技术。在传授新针疗法时,老孟看着明晃晃的银针有点害怕,医疗队的同志们就在自己的身上给他作针刺示范动作。在医疗队的帮助下,现在老孟已经能够运用银针治病了。
医疗队离开古里山寨那天,全寨的人都来送别。多年不能下炕的傲新川老大爷也来到村头。他们望着已经走远了的医疗队,都依依不舍地说:解放军真是“恩德特拉拉(好得很)”。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