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遵照毛主席关于“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教导 大飞大队实现每人一亩高产稳产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9-22
第3版()
专栏:

遵照毛主席关于“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教导
大飞大队实现每人一亩高产稳产田
新华社南京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日电 自然条件较差,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江苏省涟水县黄营公社大飞大队,近几年来,依靠群众,自力更生,高速度、高标准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实现每人一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全大队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大飞大队地处淮北平原废黄河边,全大队一千九百人,七百六十七个整半劳动力,二千三百五十九亩耕地。原先,这个大队百分之八十的耕地是盐碱飞沙地,还夹着二百多个废沟塘,地薄多灾,低产不稳,粮食亩产不到二百斤,年年要国家统销粮食。从一九六八年开始,大队党支部下决心改变这种穷困面貌。他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穷干苦干,进行水、土、肥、林综合治理。经过四年奋战,建设了二千多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平均每人一亩多。一九七一年虽然遭受了罕见的涝灾,粮食平均亩产仍达到八百二十一斤;今年夏季八百亩三麦,平均亩产四百二十五斤。四年来,全大队向国家交售粮食一百零七万斤,留集体储备粮十三万斤,添置了手扶拖拉机、抽水机等农业机械二十三台。社员生活水平也得到较大改善。
大飞大队的情况,在淮北地区有代表性。他们的变化,对于改变淮北多数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局面,提供了经验。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大飞大队贫下中农就迫切要求改变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局面,也作过一些努力。但是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不是方向不对头,就是措施没抓准,走了不少弯路。
一九六八年,大飞大队党支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和“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等一系列教导,反复批判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在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的基础上,总结了过去农田基本建设一再走弯路的经验教训,对全大队的农田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学习本地先进社队改造农田的经验,明确了涝、渍灾害是造成本大队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矛盾;同时,也看到其它方面的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提出了以水为主,水、土、肥、林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此,大飞大队的贫下中农在大队党支部领导下,开展了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的斗争。
四年来,这个大队开沟挖渠七十五条,填平洼塘二百六十多个,建造桥涵闸八十二座,二千多亩地绝大多数进行了深翻,把面上的沙碱土挖掉用于填塘造田,把深层的黑土拿上来漫地压碱,共挖了九十九万多立方土,平均每亩挖土三百七十三点五立方,做到了挖渠、筑圩、深翻、整地、改土、造田、植树等相结合,建成了二千多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按大飞大队农田水利工程的现标准计算,已可做到日降雨二百四十毫米不受涝,大旱六十天不受旱。今年,在日降雨量二百一十毫米的情况下,一天之内,雨停水退,经受了考验。
大飞大队迅速改变面貌的革命精神,集中表现在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下决心多挖、快挖土方这个斗争上。四年来,全大队没有要国家一分钱,一斤粮,依靠社员群众和集体经济的力量,坚持高速度、高标准地挖土不止。南大荡是一个有八百多亩面积的盐碱荒滩,他们填平了九十八个洼塘,开了沟渠,把全部土地深翻一遍,都漫上了一层黑土,使这块不长庄稼的荒地,变成了高产稳产农田。第一年种上水稻,亩产达到五百七十斤。为了建造桥涵,他们自己掼坯烧砖,走几十里路去淘黄沙。四年来全大队的桥涵闸建筑费总共只花了五千元。大队党支部成员和全体干部,团结一致,同群众同甘共苦,奋战在第一线。几年来,生产队干部,一般每年每人参加集体劳动三百多天,大队干部一般每人每年参加集体劳动二百多天。大飞大队改天换地的战斗,就是在这样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带动下,高速度、高标准进行的。
大飞大队在治水过程中,把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抓住主要环节,带动其它。四年来,全大队通过造田增加了三百亩耕地。他们开沟挖渠时,把深层黑土挖上来漫田,改良土壤,又把黑土河淤拿上来和猪牛粪拌和造肥,仅这一项,全大队每年就增加肥料五十万担,平均每亩地施肥量由三十担增加到二百担。在渠道圩旁,河滩坡地,他们大力植树造林,平均每人已栽树两百棵,利用沟渠养鱼六万五千尾。由于饲料来源增加,养猪事业得到发展,集体和个人养猪平均达到一人一头。
大飞大队在治水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决按“先洼地后高地,先穷队后富队,先急后缓”的原则进行工程建设,做到了治一块,成一块,保证当年工程,当年收益,当年粮食和多种经营增产,当年社员口粮和收入都有增加。从一九六八年以来,大飞大队粮食亩产连续三年超《纲要》,一九七○年和一九七一年两年还过了“长江”。
大飞大队顾全大局,服从整体利益,坚决完成国家举办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出工任务,同时坚持搞好本大队农田基本建设。为了坚持多搞快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他们采取了常年治水和突击治水相结合的办法,成立了一百三十人的水利专业队,除了大忙季节外,每年平均治水八个月。同时,每年还发动群众,在冬春农事较闲时大干三个月左右。由于采取这些措施,四年来他们平均每年挖土二十多万立方。
大飞大队四年来高速度、高标准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干部、社员一直保持旺盛的革命干劲,是和大队党支部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分不开的。他们坚持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在统一规划下,把施工任务划到生产队,不打乱原来的劳动组合,尊重生产队的权限,不侵犯生产队的利益。他们一方面进行为革命团结治水的教育,搞好队与队之间的协作,一方面坚持谁受益谁负担和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大队常年治水专业队人员,按生产队劳力比例抽调,轮流施工,分块治理。治水用工少的队,在大队统一安排下,从用工多的队抽人帮助深翻平田整地,作为换工。各队挖废的土地,从新开发的田亩中如数补给,新增加的耕地按人口比例分到各队。这样做到了队队地增加,队队地变好,队队都受益。他们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不断改进劳动管理,认真执行“三定一评”的制度:不管什么劳动,都是在做好思想动员的基础上,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间,评工记分。对于技术性强的如土建活,除按同等劳力记工外,另补贴百分之十五的技术工分。由于领导注意执行政策,调动了全大队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中共淮阴地委今年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大飞大队的经验,最近在这个大队召开了现场会。许多参加会议的大队干部和公社、县的领导干部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他们决心学习大飞大队的经验,高速度、高标准地掀起新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迅速改变本地的落后面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