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重视山区 重视总产 重视贡献 河北省平山县劈山改河扩大耕地面积力争增加总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9-23
第2版()
专栏:

重视山区 重视总产 重视贡献
河北省平山县劈山改河扩大耕地面积力争增加总产
河北省平山县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根据山区特点,挖掘农业增产潜力,在大搞原有农田的基本建设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山改河,拦河筑坝成滩,担土灌淤造田,两年扩大耕地一万二千多亩。
平山县位于峰峦起伏的太行山区。这里山高土质薄,地少石头多,全县平均每人只有一亩地。在学大寨运动中,经过几年艰苦奋斗,粮食产量连续四年跨过《纲要》,一九七○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五百三十斤。全县粮食生产虽然连续上升,对国家贡献却不大,有时还要国家供应部分粮食。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县革委会组织了十几个调查组,针对这个问题,到群众中去,到深山老峪中去,到沙丘秃岭上去,行程两万余里,走遍了全县五十二个公社,三百多个大队。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了桑元口公社太堡岭大队凿山改河造田,粮食总产大幅度增加的生动事迹,使他们受到了启发。这个大队远离县城,座落在深山老峪里,每人平均半亩地,虽然粮食亩产早在一九六五年就过了“黄河”,但由于人多地少,年年还得吃国家统销粮。一九六五年冬,广大群众在种好现有耕地的基础上,开始扩大耕地。他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战,在一架石头山上凿了引水洞,筑起一条大坝,迫使汹涌的河水直流而去。他们又在二里多长的圆椅形大弯的河床里,抬石垒坝,担土造田,扩大耕地。全队耕地面积增加了近两倍。一九七○年粮食总产由一九六五年的两万斤猛增到十万多斤,从此结束了吃粮靠国家的历史,为国家贡献了粮食。
从太堡岭的巨大变化中,县革委会看到了山区蕴藏着巨大的农业增产潜力。他们帮助太堡岭认真总结单产、总产一起上的先进经验,大力推广。太堡岭的行动很快地变成了全县人民的行动。深山区采取凿山洞改河道的办法,冶河两岸采取筑坝改河成滩的办法,丘陵地区采取劈山填沟成田的办法,扩大耕地面积。
随着山区扩大耕地工程的进展,困难越来越多。汹涌的冶河,从杨西冶公社流过。在旧社会,冶河两岸的杨西冶、范西冶、宋西冶等五个村庄,受着严重的水害。每当山洪暴发,这几个村庄的良田、房舍常被吞没。“冶河老虎水,吞田把村毁”,正是当时的写照。人们计划把冶河水拦腰斩断,叫河水让路,使河滩献粮。可是一无资金,二无物料,三无技术。怎么办?杨西冶、范西冶等五个大队的贫下中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展开了一场大辩论。有的说:“大寨人自力更生,把穷山窝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就不能自力更生,改河造田?”有的说:“我们贫下中农决不当伸手派,要当动手派!”由此,五个大队的干部和社员打响了改河成滩,战胜“老虎水”的战斗。经过一个冬春的奋战,在河滩上挖了一条百米宽,一千七百米长,两米多深的疏通河道,并筑起一条大石坝,使汹涌的冶河水,乖乖地腾出了两千多亩面积的河床,已造出良田三百多亩,今年种上了庄稼。沉睡千年的乱石荒滩焕发了青春。
平山县各个社队,本着既抓长远建设,又要搞好当年生产的原则,对扩大山区耕地的工程,实行了全面规划,分期安排;并尽量做到当年造地,当年种植,当年受益。广大社员群众越干越有奔头,生产积极性越来越高。位于滹沱河畔的十里坪公社风山沟大队,在河滩上筑坝成滩,造地八十多亩。他们根据本队人力、物力条件,坚持年年筑坝淤地,年年种上一片庄稼。去年他们在这八十多亩地里,种上小麦、稻谷等作物,经过精心管理,获得了平均亩产三百多斤的好收成。丘陵地带的岗南公社韩庄大队,采用劈坡深翻土地的办法,扩大耕地。他们在这新开的生地里种上玉米,当年亩产玉米六百多斤。
去年全县在新扩大的耕地上种植了六千多亩粮食作物,第一年就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平均亩产三百多斤,仅这一项就增产粮食一百八十多万斤。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