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遵照毛主席关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指示 我国全面治理黄河取得巨大成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9-26
第1版()
专栏:

遵照毛主席关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指示
我国全面治理黄河取得巨大成绩
据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五日讯 我国黄河流域各族人民遵照毛主席关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指示,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对黄河展开了全面的治理,并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全面治理黄河的工作,主要包括在它的中上游地区治山、治水、治沟、治坡、植树种草,控制水土流失;在下游两岸修堤筑坝,防御洪水;在干流和支流上兴建水库、涵闸、电站等工程,发展农田灌溉事业。经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黄河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的险恶局面已经得到扭转,黄河丰富的资源正广泛地被用来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服务。黄河两岸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条大河。数千年来,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曾同黄河水害进行过持续不断的伟大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党中央十分关怀黄河的治理工作。国家把治理黄河列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了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资源的综合治理规划。一九五二年,伟大领袖毛主席亲临黄河视察,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揭开了治理黄河的新篇章。
二十多年来,河南、山东两省每年冬春都要投入三、四十万以上的劳动力,加高、培厚下游长达一千八百多公里的大堤。仅堤防工程就动用了土石方三亿八千多万立方米。同时,修建了东平湖水库和其它分洪、滞洪工程,初步整治了河道。每年冬春两季,都对堤防进行岁修;夏秋洪水季节,下游沿河地区,都有上百万的防汛大军,检查水情,抢修险段。一九五八年夏季,黄河在河南、山东境内出现了罕见的特大洪水,花园口洪峰流量达二万二千三百秒立米,但是在两岸人民的英勇奋战下,洪水仍然按照人们的意志沿着河道安全泄入大海。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九三三年,黄河曾决口淹了五省的六十七个县,受灾人口达三百六十多万人,而当时的洪水流量却比一九五八年要小,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旧社会那种“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悲惨情景,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黄河流域是我国粮棉的重要产区之一,有一亿多人口,三亿多亩耕地,但是,长期以来粮棉产量很低。在黄河下游,为了防止黄河决口,人们过去不敢在大堤上建闸引水灌田。今天情况不同了,黄河的水和泥沙已经被大量利用来造福于人民。现在,黄河下游两岸已建成引黄涵闸六十多座,虹吸(抽水灌溉)工程八十多处,灌溉面积达到八百多万亩,对抗御旱涝灾害、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河南省郑州市郊区花园口,是一九三八年国民党反动派扒开黄河大堤的地方。洪水过后,到处是沙荒盐碱,沼泽涝洼。解放后,这里的人民在国家帮助下,把浑浊的黄河水先引到荒沙洼地,使泥沙沉淀下来,然后再用洼水灌溉农田。当地用这种方法改良的土壤达四万多亩,就连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扒口冲成的十三米深、二千五百亩大的潭坑,经过淤淀也变成了高产稳产农田。
黄河中上游流域,西起陇东高原,东到太行山区,是世界上有名的黄土高原,面积达四十三万平方公里。这里土质疏松,沟壑纵横,草木稀少,每年有大量表土被雨水冲刷流入黄河下游,成为黄河洪水灾害的根源。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各地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把控制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根治黄河水害的关键。甘肃、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许多领导干部,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依靠群众,摸索泥沙流失规律和控制的办法。他们系统地总结了群众的经验,发动两岸人民把水、沙拦于千沟万壑之中,分散在河滩平川之上,变害为利,发展生产。
解放前,黄河的干流和支流没有一座水库、一处电站。解放后,沿河人民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了水利电力事业,在黄河干流建成了一座座大型水利枢纽,在支流上修建了上千座大、中、小型水利电力工程,为城市、农村提供了大量电力,灌溉了四千八百多万亩农田,使历史上多灾低产的黄河流域,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一九七一年全流域粮、棉产量分别比一九四九年增长百分之七十九和百分之一百三十七。有六十九个县和一大批社、队的粮棉产量,达到或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目前,黄河流域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正积极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总结二十多年来的治黄经验。他们决心继续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以昂扬的斗志,去夺取治黄工作的更大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