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团结战斗建设边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9-27
第2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三周年

团结战斗建设边疆
昔日“风吹沙石跑,荒芜人烟少”的甘肃省额济纳旗,今天变成了水草丰茂,人欢马跃的社会主义新牧区。这个旗的牛、羊等各类牲畜圈存总头数,比解放前增加了二点九倍,近五年来,各公社生产队共向国家出售各种绒毛一百一十四万多斤,各类皮子七万八千多张,役畜、肉畜二万六千多头,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额济纳旗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处巴丹吉林大沙漠的西边。解放前,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全旗草原荒芜,牲畜连年下降。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各族人民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团结战斗,意气风发地建设草原,发展生产。这里,历来干旱缺雨,靠天养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族群众依靠集体经济力量,大搞水利建设。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全旗修建大小水闸二十多处,中小型水坝近百座,打井四百多眼,使三十二万多亩草原得到灌溉。他们还从外地引进良种羊,同当地土种绵羊杂交,培育出了一种适应当地条件的肉多、毛多、奶多的良种羊三北羔皮羊。目前,这个旗的畜牧业生产,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额济纳旗过去每年需要从外地调进四百多万斤口粮和饲料粮。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各族人民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同时,根据当地条件,积极、合理地发展农业生产。苏方淖尔公社的亚布图是一个蒙古族和汉族社员聚居的生产队。刚开始发展农业时,蒙古族牧民不会耕耘、播种,懂得农业技术的汉族社员就手把手地教。由于蒙古族和汉族社员团结一致,并肩战斗,这个生产队连续五年获得了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的双丰收,成为全旗学大寨的一面红旗。额济纳旗各族人民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到一九六九年,已经实现了粮食和饲料粮自给。
由于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各社队积累了大量生产资金。全旗先后购置了汽车、拖拉机、发电机、柴油机等动力机械九十八台,联合收割机等机引机械二百七十多台,饮畜手摇水车等农牧机具二百五十七部,基本上实现了耕、耙、播种、提灌、磨面机械化和收割、脱粒、饲料粉碎、大畜饮水、皮毛加工半机械化。
解放前,额济纳旗连一个铁匠铺也没有,如今已经建立起农牧机械修造、发电和粮食、食品、皮毛加工等工业。过去,额济纳旗交通闭塞,现在,公路修到额济纳旗草原,一辆辆汽车满载着这里的畜产品和土特产品运销各地城镇,又把生产、生活资料运回牧区,供应边疆各族人民。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额济纳旗各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东方红公社反修生产队蒙古族社员纳格米德一家解放前后的不同情况,就是全旗各族人民今昔生活变化的缩影。解放前,纳格米德的三个哥哥被活活冻死、饿死,父母患病无钱治疗,相继病故。打九岁起,纳格米德便过着无依无靠的奴隶生活。解放后,纳格米德翻身作了主人。现在,他和他的老伴杜鲁玛加布都在生产队里劳动,子女都上了学,大的已经参加了工作。全家衣食丰足,并且有余钱添置了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等。
额济纳旗草原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有很大发展。过去只有一所小学,现在已发展到二十七所小学,一所中学。医疗卫生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旗里有中心医院、防疫站、医药公司和制药厂,各公社都有卫生院;牧区生产队普遍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