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名贵药品阿胶新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9-28
第2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三周年

名贵药品阿胶新生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医药宝库中有一种名贵药品,名叫阿胶。它是滋补养身的佳药,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以珍贵健身的声誉闻名了。但是,阿胶这种珍贵药品,在解放前却成了枯萎之花。今天,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沐浴下,阿胶生产获得了新生。
山东省东阿县,素称“阿胶之乡”。古典医书《神农本草》中记载:“阿胶,一名传致胶,味甘平,出东阿。”这里生产的阿胶,畅销中外,享有盛名,并被历代封建王朝封为贡品。在旧社会,阿胶生产,一直被剥削阶级所垄断,当时的“阿乡”一片荒凉,阿胶工人家贫如洗,过着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散居民间的熬胶作坊,相继倒闭,阿胶几乎绝迹。
春雷一声震天响,驱散乌云见太阳。一九四九年阿胶之乡解放了!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阿胶生产的发展。中共东阿县委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伟大教导,决心迅速恢复阿胶生产,使伟大祖国医药遗产中的这朵枯萎之花,重新开放,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他们把散居阿乡的老阿胶工人请来,又吸收了部分优秀青年,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办起了东阿县第一座阿胶厂。被解放了的阿胶工人兄弟,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团结战斗,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熬出了完全合乎规格的数千斤阿胶。
为了大力发展阿胶生产,先后扩建厂房近百间,兴建了自来水塔,修筑了地下管道。过去泡皮用水全靠工人肩挑,现在使用自来水管,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工人们还以主人翁的姿态,敢想敢干,大搞技术革新。
过去,切皮、洗皮、切胶全靠手工操作,劳动条件差,生产效率低;现在使用自己试制的铡皮机、洗皮机、切胶机,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过去手工切胶,每人每天切胶不到一百斤,现在使用切胶机,提高工效四倍多。熬胶技术也不断改进和革新,破除了过去昼烧夜熄的旧习惯,点火后昼夜不停,一次熬成。过去熬一锅胶要用一百六十八小时,现在减少到四十八小时,提高劳动效率百分之三百五十。现在,这个厂每年都有十万多斤质地坚实,色泽美观的阿胶,和大量的鹿角胶、黄明胶、龟板胶等运往国内外,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阿胶工人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一九七二年度的阿胶生产计划,到今年五月份就超额完成,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深受广大工农兵和国外朋友的欢迎。
随着生产的发展,阿胶工人的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抚今思昔,工人们无不感慨万千!老阿胶工人赵继田,回想起父亲在旧社会半辈子熬胶,一直是衣不遮体,食不饱肚,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深有感触地说:“想过去,鼻子酸;看现在,心里甜;两辈子当熬胶工,生活却大不一样,真是新旧社会两个天地啊!”
在党的关怀培养下,一些工人出身的干部正在健康成长。他们地位变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不变;职位高了,艰苦朴素的作风不变;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建厂初期的老工人、共产党员赵明岐,被提为厂革委会委员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骄不躁,时刻同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坚持顶班劳动,并经常向工人们进行阶级教育和路线教育。
今天,东阿阿胶厂生气勃勃,一派兴旺景象。阿胶厂的广大干部、工人正团结一心,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高歌猛进。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