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三次修改预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06
第2版()
专栏:

三次修改预算
为了搞好秋粮入库工作,今年七月,江陵县郝穴粮食储运站收购组的职工建议,为卖粮的贫下中农搭一座凉棚。组长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便让一个同志造了一份搭凉棚的预算报告。预计开支一千元。报告拿到小组会上讨论,大家认为本着节约的原则,计划中设计的八间凉棚可以减为五间,既能满足卖粮群众的需要,又可为国家节省四百元的开支,于是把预算改为六百元。
预算报告送到站革委会,站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的教导,决定由职工自己动手修建,这样又可节约一百二十元。于是将预算报告作了第二次修改,开支定为四百八十元。革委会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符合节约原则的预算报告,准备送到县里审批。
刚好,木工李道常老师傅出差回到粮站,革委会负责同志拿出预算报告征求他的意见。李师傅边看预算边琢磨,最后十分有把握地说:“搭凉棚根本不需要花现钱。”大家连忙问原因,李师傅笑了笑,把在场的职工带到了他的“节约仓库”。一进李师傅的木工棚子,只见里面堆了不少砖、石灰、铅丝、元钉、木料、废油布、坏家具,等等,真象一个器材库。这一下,大家明白了李师傅说的“不需要花现钱”的意思。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李师傅十分爱护国家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看到石灰撒在地上,他就扫起来倒进棚子里;发现旧墙脚的砖没挖净,他就抽空一块块地挖出来,搬到棚子里;冬季事情少,他就有计划地修整院子里的树木,将成形的树木做成木料,放进棚子里;平时见到站里的废铅丝、废元钉,他就捡到棚子里。天长日久,李师傅的“节约仓库”就成了器材仓库。
站党支部抓住这件事,对全站职工进行了一次生动具体的路线教育,提高了广大职工勤俭办企业的自觉性。大家利用旧材废料搭起了休息凉棚,方便了贫下中农,为国家节约了资金和原材料。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