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辽宁吉林辽河流域广大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大规模治理辽河 促进工农业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11
第1版()
专栏:

辽宁吉林辽河流域广大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大规模治理辽河 促进工农业生产
据新华社沈阳一九七二年十月十日电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辽宁、吉林两省辽河流域的广大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对历史上长期危害人民的辽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兴建了大量防洪、除涝、灌溉、发电和水土保持工程,共填挖土石方十七亿立米,使辽河流域的面貌焕然一新。
辽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大河之一,全长一千四百三十公里,流域面积二十一万九千平方公里,全流域境内,包括沈阳、鞍山、抚顺、四平、本溪和营口等十几个重要工业城市和五十二个县(旗),有二千二百多万人口,七千万亩耕地。这条河上游是丘陵和草原,适宜发展农牧业生产,中下游的东部山区和冲积平原,矿产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具有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但是,解放前,辽河水系遭到了严重破坏,上游水土流失,风沙干旱,下游土地盐碱,洪涝灾害频繁。全流域农业生产多灾低产,粮食平均亩产不到百斤,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解放后,辽河流域广大群众,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在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同时,大规模地治理了辽河,取得了重大成绩。
辽河流域广大人民群众首先从根治洪涝灾害出发,在辽河上游和各主要支流陆续修建了二百二十座大、中、小型水库,群众办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更是星罗棋布。同时先后修筑堤防四千五百公里,从而有力地控制了洪涝灾害,保证了沿岸城乡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一九六○年,辽河主要支流浑河发生近百年少有的大水,由于上游水库发挥了蓄水、拦洪作用,堤防安然无恙,保证了下游抚顺、沈阳等地工业城市的安全和几百万亩农田免遭水害。
在修建水库,防治洪涝危害的同时,沿岸各地统一规划,全面安排,充分利用辽河水利资源,积极发展灌溉事业。现在,辽河流域的大、中型排灌站由解放初期的六处增加到九百二十处,装机容量由解放初期的六千多马力增加到三十多万马力,灌溉面积由六十三万亩增加到一千一百多万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年,辽河流域遇到干旱,但铁岭、沈阳、辽阳、盘锦、营口等地区的四百多万亩水田,从春到秋,用水都得到了保证,目前水稻已经黄熟,丰收在望。
在素称“九河下梢,十年九涝”的辽河中下游地区,有低洼易涝耕地一千四百万亩,过去渍涝盐碱经常成灾。解放以后,这些地区的群众挖沟开渠,修条田、台田和兴建排水工程,治理了盐碱涝洼地一千二百万亩。
随着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辽河流域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比解放前都增加一倍以上,林、牧、副、渔各业也有很大发展。吉林省西部的哲里木盟,解放前,风沙干旱,粮食产量很低,畜牧业生产也停滞不前。现在,由于治理了辽河,兴修了水利工程,使大面积的沙积土壤得到灌溉,成为肥沃的农田和牧场。一九七一年全盟粮食产量比解放初期提高了一点七倍,大牲畜比解放初期增加了十倍。
辽河的治理为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四平等大中城市工业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还有效地保证了这一地区铁路、公路的畅通和输电线路的安全,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根治辽河,充分利用辽河水利,辽宁、吉林两省有关地区党委发动广大群众和工程技术人员,总结多年来治水的经验,制订了进一步治理辽河的规划。目前,全流域的大、中型水库正在积极施工,群众性水利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沿河堤防,也在按照新的标准加高培厚,进一步提高防洪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