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从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中共神池县委转变领导作风的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11
第2版()
专栏:

从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
——中共神池县委转变领导作风的二三事
中共山西省神池县委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认真读书,转变作风,刻苦实践,从实践中获得对本县情况的正确认识,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使全县面貌开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认真读书 提高认识
神池,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这里气候冷,风沙大,水源缺,土质差,多少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很低。一九七○年,县的领导在研究“昔阳迈向大寨县,我们神池怎么办”的问题时,有的同志说:“咱这地,咱这天,要想建成大寨县,说来容易做起难。”看来,这种思想已经成了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
如何打碎这副精神枷锁?县委举办学习班,组织县里领导同志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光辉著作。毛主席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使大家认识到:不实践,不调查,就得出神池难变的结论,这是唯心论在作怪。为了洗刷唯心精神,县委书记带领大家,来到了八角大队参观。
当人们踏进八角大队时,一眼望去:南高山下,县川河畔,成片的树林连沟盖山,一道道山坡郁郁葱葱,那一棵棵幼小挺拔的树苗中间,还间种着山药、莞豆、谷子,林粮双茂,一派动人景象。几年前,这里还是“山上和尚头,山下沟连沟,下雨满坡流,旱情年年有”的穷地方,怎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谁是改换这块天地的主人呢?是七位须发皆白的老贫农。他们一心要学老愚公。从一九六七年开始,三年来造林一千多亩,还搞了林、粮间作。共产党员、造林队长高富同志语重心长地说:“只要有决心,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只要敢实践,没有改不了的大自然。”
面对八角大队的情况,大家议论开了:“为什么群众已经办到的事情,我们一些领导同志还在那里怀疑、为难呢?为什么老区人民中蕴藏着的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我们一些领导同志却长期看不见呢?”接着县委决定开门整风,请贫下中农代表提意见。贫下中农代表们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坐机关多了,到基层少了,你们不了解我们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这些尖锐批评,给大家上了一堂深刻的政治课。他们狠批了“群众落后”、“神池难变”的谬论,大破懦夫懒汉的世界观。县委的领导同志纷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蹲点包片,决心带领群众改变神池面貌。
深入实际 依靠群众
县委书记亲自到店儿上大队,解剖麻雀。一进村,就开干部会,修订农田建设规划,晚上又开社员会,亲自作动员,满以为锣鼓敲响了。可是,第二天下地一看,出勤人数仍然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晚上,他和老贫农坐在炕头上促膝谈心。一位老贫农说:“学大寨是咱贫下中农的心愿啊!可是,咱村里没有水,为了人畜吃水,得占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学大寨好是好,大家是有劲使不上啊!”老贫农的一席话,句句敲打在他的心坎上,使他认识到:不实践,不调查,就发议论,动手解决问题,固然是唯心论;即使下来了,但是不深入,或者带着框框调查,也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同样会陷入唯心论的泥坑。县委书记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决定从解决群众最迫切要求的人畜吃水问题入手,迈开农业学大寨的步伐。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干部、群众一讲,多数人赞成,但也有人说泄气话。过去,店儿上大队曾被一些人断言为“无水区”。这里来过五次测量队、打井队,有的一看就摇头,有的试钻一下就走开。因此,店儿上大队的吃水问题长期没有解决。这里真的是无水区吗?县委书记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认识到,要真正认识客观世界,必须刻苦实践,只凭一知半解,是不能反映事物真实面貌的。他把这个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向县委作了详细汇报,同志们都支持他。于是他又带领打井队,到这个大队开始第六次试验。
县委书记和打井队的工人、贫下中农组成了试验小组,学习《实践论》,狠批先验论,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践。当钻到七十米深的时候,碰到了很厚的卵石层,这时有人又产生了停钻的念头。是继续钻下去,还是就此停钻呢?试验小组的同志们在工地召开了“诸葛亮会”。经过具体分析,大家认为:这里缺水,可能水从卵石层下流走了,打通卵石层也许能发现水源。他们继续开钻,终于在一百四十八米的深层找到了水源,在全县凿成第一眼深井,解决了附近四个大队、三千多口人、两千余头牲畜的吃水问题。随着吃水问题的解决,解放了大批劳动力,使这个大队很快发展水浇地三百亩,农田基本建设也出现了高潮。
县委书记在店儿上大队刻苦实践的过程,使县委“一班人”也受到了教育,大家认识到: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离开客观实际瞎想,必然要滑到唯心论的泥坑里去。在神池,不解决七十多个大队的人畜吃水问题,建设大寨县的理想就会落空。认识提高后,县委的领导成员深入到全县严重缺水的大队,白天同群众一道翻山越岭,实地勘察,夜晚和群众一道座谈讨论,制订解决人畜吃水的具体方案。一年时间,他们在全县找到小泉小水一百六十二处,带领广大群众挖运土石十三万七千余方,安放引水管道一百一十六华里,修建蓄水池二十八个,新打、整修水井四十四眼,不仅解决了七十多个大队的人畜吃水困难,还发展水浇地两千余亩,建成较大灌溉工程九处,扩大水浇地面积两万余亩。
反复实践 反复认识
为了摘掉“神池低产”的帽子,长期以来,神池县委一直在寻找种植高产作物的路子,文化大革命前,曾经提出过“要想过纲要,高粱加玉茭”的口号。但是,年复一年,单产仍然不高。高粱和玉茭是不是适应神池自然条件的高产作物呢?新县委成立后,县委一位常委带着这个问题,又到贺职公社西龙门庄大队调查研究。
前年秋天,他曾经来过这里,亲眼看见社员房前房后的玉茭都长得很好。可是这次一访问干部、群众,都说这里种玉茭成熟不了。他想:既然村里能种,为什么村外就不能种呢?于是,他说服干部选择了村前的四十亩好地试种玉茭,每亩施肥八十担,一心想创个奇迹。谁知秋分已到,玉茭粒还是水泡。秋后收割,每亩只收了一百三十斤,还净是扁颗颗。事实对这位常委震动很大。秋后,他又来到这个大队找答案。通过和老农、技术人员反复座谈,分析原因,才认识到:“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村里和村外虽然相距不远,但环境、条件却大不相同:村里土壤温度高,玉茭又受到房屋、树木的保护,可以免遭春霜、秋冻的袭击,所以出土快,成熟早;而村外的玉茭失去了这些条件,因而出土迟,成熟不了。
县委会上,研究了这位常委的汇报和全县历年各社队提供的情况。大家认为,根据条件,绝大部分社队是不适宜种高粱和玉茭的。
那么,究竟什么作物适合神池种植呢?县委又继续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一九六八年,神池县引进了谷子新品种——凡寺黄。这种谷子,在东湖、城关、韩家洼等公社试种后,充分显示了它的增产优势。但也有些社队受“神池平川不种谷”的思想束缚,对这个新品种接受不了。去年春播前,这位常委到大严备公社落实种植谷子计划。经过和干部、社员座谈,都说:这里种上谷子熟不了。听了干部和社员的反映,这位常委又想起在贺职公社种玉茭的事。他想,是不是贺职的教训又会在大严备重演呢?
这一次,他接受了以前调查不深不细的教训,和社员一起参加劳动,白天送粪扶犁,晚上找干部、社员促膝谈心。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公社干部坦率地说:
“说实话吧,并不是这里不能种谷子,是谷子不如莜麦好吃、省工。”阻力找到以后,他又挨门上户深入宣传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组织干部、社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的伟大教导,使大家树立全局观点,全公社的谷子种植计划很快落实到队。这一年,全公社粮食产量比前一年增产二十七万斤。
实践使这个县委的同志认识到:形势在发展,事物在变化,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不断有新的东西出现,只有坚持认真读书,不断实践,才能使自己的认识跟上飞速发展的新形势。
山西日报记者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