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坚持辩证法,才能坚持反映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11
第2版()
专栏:

坚持辩证法,才能坚持反映论
广东省湛江军分区副政委 智德经
今年三月,我到某团三连去搞路线教育。下连之前,我想,现在刚插完秧,活不多,可以多集中时间抓一抓路线教育。可是,我把这个想法向连队干部一讲,有的干部却说,路线教育要搞,但目前还不能集中时间搞。听到这个反映,我认为:这些同志对路线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以后经过了解,才发现我的看法不完全正确。当时连队生产上确实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插秧前没有水沤田,插秧后的稻田野草很多,加上今年第一次扩种花生、甘蔗,田间管理任务比较重。弄清了情况以后,我感到原来光想多集中一些时间搞路线教育,没有从连队生产实际出发,这是凭主观想象办事,所以行不通。
这件事,使我联想到过去凭主观想象办事的现象不少:不了解情况,就在一些会议上讲话,凭想当然讲几条,不痛不痒,讲不到点子上;写材料先出个框框,再去找例子;部队出了问题,不去弄清情况,就随意批评人,等等。为什么经常发生这些问题呢?检查起来,自己思想深处总认为主观愿望是好的,有点主观主义,也是一般的思想方法问题,没有啥。毛主席在批判主观主义时指出:“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学习了毛主席的指示,使我对主观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有了新的认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哲学编里,一开始就抓住杜林鼓吹原则在先的反动谬论进行批判,这一点也使我得到启发:是把原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还是把原则作为研究的最终结果,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先验论这两条认识路线的根本分歧。凭主观想象办事的主观主义,绝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个世界观的问题。杜林通过鼓吹先验主义、“世界模式论”,妄图达到他分裂工人阶级队伍、维护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目的;刘少奇一类骗子则是通过鼓吹唯心主义的“天才论”,妄图达到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从这里我进一步懂得: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和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是紧密相联的。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必然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则是为政治上的机会主义服务的。我们思想上的主观主义不很好克服,就容易成为机会主义的俘虏。因此,能不能坚决克服主观主义,绝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执行什么政治路线的大问题。认识提高以后,我就比较自觉地深入群众,注重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洗刷唯心精神,逐步克服凭想当然办事的毛病。
在工作中不调查,不研究,凭主观想象订计划、办事情,就会使主观脱离客观,犯主观唯心主义的毛病。那么,人到群众中去了,也作了调查,是不是就保证不犯这种唯心论的先验论的错误呢?事实告诉我,搞不好还会犯的。
我到三连以后,听到连队有的同志反映,他们驻地附近的群众“落后”,这时我头脑里就装进了“这个地方群众落后”的概念。我到田里去,看到有的群众的牲畜没人管,跑到连队的地里吃庄稼,就认为:连队同志反映的情况有道理。可是,我又觉得这种想法不对头。我们不是经常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群众落后论”吗?天天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为什么现在就随便地作出“群众落后”的结论呢?经过进一步调查研究,我发现问题不在群众,主要原因在部队方面。比如:连队的牛也没有圈好,有时吃群众的庄稼,引起一些社员的反感。这说明:不是群众落后,而是三连的同志群众观念差,没有执行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件事对我教育很大。我想,自己原来的结论,不是关在房子里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听到的、或者亲眼看到的现象作出来的,为什么还会出偏差呢?恩格斯指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在认识三连对待驻地群众的问题上,开始虽然作了调查,但很不周密、很不仔细。只听了连队个别同志的反映,没有听群众方面的反映;只看到个别群众的问题,没有看到连队的问题,犯了片面性的毛病。这就是恩格斯所指出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过去,我也知道片面地看问题是不对的,但总是解决得不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一直认为:客观事物那么复杂,不可能对某件事情了解得那么仔细周到,有点片面性不算什么,没有把片面性当成一个大问题。这次学了《反杜林论》哲学编,我认识到片面性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客观世界是按辩证法的规律运动的,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只有进行周密的调查,全面地看问题,才能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正确地认识事物。片面地看问题,看到一点就下结论,就是把对事物的一点认识变成“模式”,然后用来套整个事物。这还是主观主义的东西,还是唯心论的先验论。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就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连队同志对驻地群众的认识不正确,不只是几个人的问题,很需要进行路线教育。于是,我就组织连队干部、战士到生产队去,和社员一起劳动,一起谈心,同时,在连队里又进行了我军光荣传统的教育,深入批判了刘少奇的“群众落后论”。干部、战士提高了觉悟,主动向群众检讨了自己的缺点,改善了军民关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