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广东琼山县委领导群众学大寨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14
第4版()
专栏: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广东琼山县委领导群众学大寨的体会
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的广东省琼山县,近两年大步前进了。一九七一年粮食总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百分之十七,今年早造比去年同期又有较大的增长。全县四十万人意气风发,决心在较短的时间内,变琼山为昔阳。
总结这两年的经验,琼山县的同志们说,除狠抓路线,狠抓政策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洗刷唯心精神,改变一般化的领导方法,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用唯物论的方法领导全县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
接受“一刀切”的教训
琼山县枕山面海,地形比较复杂。全县有沙土地区,红土地区,石山地区和沿海地区。但是,过去县里领导生产,往往是“一刀切”提出要求,“一拉平”规定指标。一九六九年,一个领导成员看到红土地区有个公社开荒成绩大,便在全县号召大力开荒,实现每人两亩田。石山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干部都说:“我们这里根本办不到!”这个领导干部当场就碰了钉子。
怎样领导全县人民学大寨?一九七○年,县革委会主任朱文秀和副主任韦泽芳,调查了全县的情况,听取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一遍又一遍地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他们联系琼山情况,学起来倍感亲切。于是,他们向县革委会提出,今后领导学大寨,除抓一些共同性的问题,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进行分类指导。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为了领导好全县学大寨,县委领导成员分头下去调查研究。他们进一步看到,全县四类地区,不仅自然条件差别很大,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表现也不相同,学大寨的思想障碍也不一样。沙土地区生产条件好,有的人就一心想发展经济作物赚钱,不再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对改良种子和改进耕作技术不大关心,说什么“我们这些水田,种什么也少不了四百斤!”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沿海地区有些人的想法是,打鱼卖给国家、国家卖给粮食,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因而只抓渔业生产,即使有田有地和剩余劳动力,也不用气力抓粮食生产。
从这些不同的情况出发,琼山县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具体安排。在沙土地区,县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启发他们树立“革命无止境,生产不到顶”的思想,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同时搞好多种经营。这类地区的局面迅速改观了,有的公社首次跨《纲要》,有的队亩产近千斤。在红土地区,县委根据这里荒坡多的特点,帮助各社队全面规划,合理安排,优先发展粮食生产,兼抓热带经济作物。一年多的时间,红土地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群众反映:真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重要的是做出榜样来
早在一九五五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在《琼山县第一区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同自然灾害和同资本主义思想作斗争中巩固起来了》一文的按语中指示说:“重要的是做出榜样给农民看。”县的领导同志多次学习过这段按语,但真正深有体会,还是最近两年的事。从前,琼山县的领导也抓过点,想要以点带面。可那时候,往往是拿沙土地区的先进经验向全县推,结果推不开;而其它情况不同的地区,又没有榜样引路。分类指导后,琼山县委进一步分类抓点,使每一类地区都有榜样。县委选了四个能够代表四类地区的大队,由县委负责同志亲自抓,一抓到底,不做出榜样决不收兵。
朱文秀和韦泽芳,多次来到国扬大队,教育干部群众划清两条道路的界限,狠狠打击煽动资本主义歪风的坏人。他们还表扬一些老贫农搬石造田的事迹,鼓舞大家改天换地。奋战一个冬春,这个大队就造出了梯田四百八十亩。榜样出来了,其他队的干部群众从国扬大队的变化,看到了整个地区的光明前景,信心倍增。
两年来,琼山县委多次组织各类地区的干部群众分头到四个点上参观学习,对照检查,吸取经验,使每类地区都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全县社社队队学大寨的方向更明,信心更足。
在县委的影响下,广大干部也改变了一般化的领导作风。他们说,现在各机关做工作,都注意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把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调查研究多了,主观臆测少了;蹲点实干多了,走马观花少了;联系实际做好政治工作的多了,空谈政治的少了。领导机关是这样,基层也是这样。有个石山公社,十一个大队分别处在三类地区。从前也是一般化领导,如今他们学了县委的办法,也实行分类指导,具体安排,全社生产和工作蒸蒸日上。
县委这样做,还使广大干部学会在实际工作中划清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自觉地克服主观主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对马列主义和毛主席的著作,越读越感到亲切,越读领会越深刻,把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指导三大革命运动结合了起来。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