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中老友谊万年长——记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老挝桑怒解放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14
第5版()
专栏:

中老友谊万年长
——记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老挝桑怒解放区
中国—老挝,
老挝—中国,
山水相连,到处盛开友谊的花朵。
在这支中老友谊之歌的歌声里,我们中国青年代表团来到了老挝桑怒解放区。代表团应老挝爱国青年协会(注:前译老挝爱国青年联合会)的邀请,于九月十七日到九月二十七日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每到一地,都受到了当地的青年、干部、战士、工人、农民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老挝军民在爱国战线领导下,不屈不挠地抗击美帝、艰苦奋斗建设解放区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中老两国人民的革命友谊和战斗团结,深深地铭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战斗中结成的友谊最珍贵
九月二十五日晚上,老挝爱国青年协会为欢迎中国青年代表团举行了隆重的群众集会。一千多名老挝爱国战线中央直属机关、部队、工厂和学校的干部、战士、工人、学生冒着大雨从散居在很远的地方赶来参加集会。不少人是从十几公里以外冒着暴雨,踩着泥泞的小路步行赶来的。当主持集会的同志问满身泥泞的战士们累不累时,他们纷纷表示,一想起将要和中国兄弟欢聚一堂,山再高,路再滑,我们也一点不觉得累。
集会上洋溢着中老两国人民和青年战斗团结的热烈气氛。当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讲到:中国青年和中国人民将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永远和兄弟的老挝人民和印度支那各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时,全场欢腾,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中老两国战友一遍又一遍地高呼:中老两国人民的革命友谊和战斗团结万岁!
集会结束后,又举行了联欢。老挝青年演出了很多具有老挝民族特色、反映老挝人民英勇抗美救国和建设解放区、热情歌颂中老友谊的文艺节目。两国青年在一起尽情地欢呼和歌唱,一遍又一遍地跳起了老挝传统的南旺舞。联欢一直持续到深夜。临别时,很多老挝同志拉着中国同志的手,久久舍不得离开。
在战斗中结成的友谊最珍贵。我们在老挝访问期间,到处都感受到这种战斗的友情。有一次,我们访问了老挝人民解放军高炮部队一个屡建战功的英雄连队。这个连所在的营对空作战达四百多次,共击落美机一百一十六架,多次得到了老挝爱国战线中央和老挝人民解放军最高指挥部的嘉奖。
我们一到阵地,这个连的干部战士就热情地迎上前来,紧握着我们的双手连声说:“欢迎你们,大后方来的战友!你们带来了中国青年和中国人民对我们前线的支持和鼓舞。”高炮战士为我们举行了战斗演习。后来,天突然下起大雨来。两国战友冒着大雨,围着高炮,继续畅叙着战斗的情谊。高炮战士们把一件件雨衣披在代表团同志的身上,代表团的同志为高炮战士演唱了《欢呼高炮战士之歌》,大雨淋湿了衣服,但是,站在同一战壕里的两国战友的心连得更紧了。
多么深切的同志之情
代表团刚到桑怒的那天夜里,代表团的一个同志突然得了急性阑尾炎。接待我们的老挝同志很焦急。就在这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原来是老挝爱国战线中央的领导同志西巴色将军得悉了这个消息,他指示要全力以赴,用一切办法把中国同志的病治好。
夜雾中灯火在晃动,山沟里马达在轰鸣,汽车开来了,担架抬来了,医生、护士赶来了。一张张焦急而又热情的脸庞,一声声深情而又亲切的问候,同志之情是多么的亲,战友之心又是贴得多么的紧啊!一名战士提着汽灯在颠簸的汽车里往返了二十五公里路程,两名护士抬着一百多斤的担架爬上开凿在陡壁上的山洞。山是那么陡,路又是那么滑,汗水湿透了老挝战友的衣衫,一股股暖流冲击着中国同志的心。
深夜两点,病人转到了老挝人民解放军的医院。这个医院设在半山腰的一个石洞里。当这个医院的医生、护士得知来了一名中国病人时,都不顾一天的疲劳,立即从床上起来赶到值班室。医生和护士人人精神饱满;从药房到手术室,都在紧张地工作。经过三十五分钟的紧张战斗,手术胜利结束,所有的老挝同志才都舒了一口气。
第二天,中国同志的病房里,探望和慰问的人络绎不绝,老挝爱国战线中央领导同志来了,爱国战线中央直属机关、部队、工厂、学校的代表来了,住院的伤病员也来了,一束束鲜花、一筐筐香蕉,一张张笑脸,一声声问候,使病人和我们代表团每一个同志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医院同志的精心护理下,病人很快就恢复了健康,继续完成访问的任务。
银线拴友谊,赞歌寄深情
九月二十四日,我们冒着大雨来到了香敏乡纳希村。一走进村头,动人的场面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全村群众扶老携幼,冒着大雨出来欢迎我们。老人们喊着:“孩子们,辛苦了!”儿童们叫着:“哥哥姐姐啊,欢迎您!”我们走进屋里,一节节香甜可口的甘蔗,一杯杯热气腾腾的茶水马上递到了我们的手里。
在村头的夜校里,老村长向我们讲述了血泪斑斑的村史。解放前,这个村的群众受尽了封建头人的盘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解放不久,美帝又夷平了他们的村寨,炸毁了他们的田园。但是这个村的群众不畏强暴,不怕艰苦,把家搬进了山林,把田地整修一新,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不仅夺得了粮食丰收,还办学校,学文化,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我们访问了群众家庭,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举行了老挝传统的拴线祝福仪式。我们围着花篮,盘膝而坐,吃着粽子,喝着米酒。老人们一边说着祝愿的话,一边把一根根银线拴在我们手上。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给中国代表团团长拴了一根线以后,深情地说,老中两国,山水相连,这根银线拴结的友谊万古长青。
我们离开纳希村时,全村群众送了一程又一程,老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祝愿我们一路平安,小朋友们紧拉着我们的手舍不得放开,一个老大爷还高兴地唱起自编的歌曲:
湄公河水呵浪打浪,
中老友谊呵万年长。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