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领导知识青年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江苏省宝应县杨柳大队的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16
第4版()
专栏:

领导知识青年积极开展科学实验
——江苏省宝应县杨柳大队的调查报告
一九六八年,南京等地的四十八名知识青年,来到江苏省宝应县子英河公社杨柳大队插队落户。近四年来,这个大队的党支部和广大贫下中农,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的教导,在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中,积极领导他们开展科学实验,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现在,这个大队十一个生产队,队队都建立了科学实验小组。参加科研活动的人数,达到七十多人。他们开展了以下一些科学实验活动:制造五四○六菌肥、九二○生物激素、四一一五农药、醣化饲料;引进、培育良种;推广双季稻;进行病虫测报、天气预报等。有的已收到良好效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全大队一九六九年粮食平均亩产四百九十斤,一九七一年超过了《纲要》。
杨柳大队党支部,在领导知识青年开展科学实验的时候,热情支持他们,抓紧教育他们,努力提高他们,取得了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热情支持 加强党的领导
对知识青年搞科学实验抱什么态度,杨柳大队曾经有过斗争。这个大队的知识青年经过贫下中农再教育,路线觉悟有了提高,他们决心为改变大队的落后面貌贡献力量。一九七○年,部分知识青年在贫下中农的支持下,分别成立了科学实验小组,对生产上的一些薄弱环节进行研究。开始,党支部有些同志对这个新生事物认识不足,认为“知识青年下农村,主要是改造世界观,科学实验搞不搞无所谓。”有的还怕知识青年搞不成实验,耽误生产。因此,在生产中只把知识青年当劳动力使用,对他们开展科研活动没有采取热情支持的态度。
“认识从实践始”。后来,有一件事对大家教育很深。一九七○年夏末秋初,连续阴雨四十多天,全大队中稻大面积倒伏,造成减产,每亩只收了三百来斤。而红旗生产队知识青年小组搞的一块南京—11号良种试验田,却长得矮而壮,抗倒伏性强,每亩收了五百五十斤。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这些知识青年用革命理论指导实践,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进一步树立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贫下中农说:“知识青年搞科学实验,为发展生产作出了贡献,在实践中又得到了锻炼,真是让他们挑着担子走得快!”
为了提高干部对知识青年开展科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党支部抓住这个典型事例,举办了专题学习班。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培养知识青年既要抓紧思想和路线教育,也要让他们在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锻炼,这样,再教育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党支部为了切实加强对知识青年开展科学实验的领导,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老贫农、知识青年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并动员生产队干部和社员群众,都来支持知识青年搞科学实验,认真解决试验基地、资金、工分报酬等实际问题。对他们搞出的一些科研成果,注意及时在本地推广。到一九七○年底,十一个知识青年小组,个个都开展了科学实验,参加人数达知识青年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抓紧教育 端正科研方向
加强党对知识青年开展科学实验的领导,最主要的是要抓紧对他们进行路线教育,帮助他们端正为革命搞科研的方向。这个认识,杨柳大队党支部也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有一段时间,部分知识青年由于受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影响,一心想攻尖端,实验项目脱离了本大队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有个知识青年小组搞双季稻高产试验,为了“一鸣惊人”,不从大田增产着想,想吃“小灶”,一味向上伸手要化肥。
大队党支部针对知识青年搞科学实验中的这些方向问题,首先组织他们开展了革命大批判,使他们认识到:开展科学实验不是为了个人成名成家,而是为了改变农村面貌;科学实验不为本地发展生产服务,就搞不好,就会背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同时,还组织他们调查本大队生产上的实际情况,和他们共同选择了培育良种、发展养猪、防治病虫害、合理密植、增加复种指数等研究项目。近两年来,知识青年们为了改变本大队良种少、种子退化、品种单一的现象,从外地引进了三麦、水稻良种等六十五种,反复试验比较,摸索这些品种在当地的生长规律。现在,小麦矮秆早、水稻南京—11号、福矮、虹糯等良种已大面积推广,全大队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杨柳大队党支部针对知识青年的特点,在科学实验中经常教育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抓紧主观世界的改造。去年,豆家生产队有个知识青年搞棉花试验,想了许多办法,花了不少力气,结果皮棉每亩只收了七十多斤。这一年试验没搞成,她就撒手不想再干了。党支部和生产队干部多次找她谈心,教育她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挺起腰杆继续干。今年,她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认真总结经验,吸取去年的教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搞了棉花试验。也是在去年,同心生产队知识青年搞了一块双季稻试验田,早稻亩产一季过了《纲要》,有的青年就骄傲起来了。党支部发现这一苗头,及时进行了反骄破满的教育。后来,他们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加强田间管理,使二亩四分试验田的平均亩产,在这一年达到了一千五百多斤,为全大队大面积推广双季稻提供了经验。
采取措施 提高技术水平
杨柳大队党支部在领导知识青年开展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根据青年们生产经验不多的弱点,十分注意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党支部帮助各个生产队建立了老贫农、生产队干部、知识青年三结合的科学实验小组,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贫农向知识青年传思想教技术,共同研究科学实验的难题和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九七○年,知识青年在同心生产队搞早稻催芽,他们根据书本上写的去做,不是根长芽短,就是芽长根短,几次都不符合要求。三结合小组的老贫农和青年们一起观察,从“干长根,湿长芽”这个现象中,找到了催芽不符合要求的主要原因是用水不当。在老贫农的指导下,青年们很快掌握了催芽技术。
提高技术水平,必须增加实践的机会。为了让知识青年们在斗争实践中学本领、长才干,各生产队都拨给了他们一定的试验基地。育秧、治虫、灌水、施肥等技术性比较强的活和推广先进经验,也都让他们参加。
这个大队的党支部,还不定期地组织知识青年交流科学实验的体会,集体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观一些科学实验搞得好的单位,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