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招工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16
第4版()
专栏:

招工前后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安徽省砀山县赵楼公社柴市大队林业队插队的几名上海知识青年,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踏上去火车站的大道,送自己的伙伴朴存英到工厂去当工人。一个农村姑娘打扮的女青年,背着背包兴冲冲地走在前面。她,就是这个知识青年小组组长、不久前刚入党的阮惠达。
阮惠达到淮北农村插队落户,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两年多来,小阮起了多么大的变化呀!刚下乡那阵子,她由于住惯了大城市,对淮北农村感到非常陌生,不少事情都不习惯。尤其是淮北的风沙,使她伤透了脑筋,一天不知要洗多少次脸。
两年多过去了,小阮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思想觉悟有很大的提高。她与贫下中农是那样的亲密无间,真是到了鱼水不能相离的程度。许多老贫农亲热地称她是:“俺们的好闺女!”
去年秋天,他们小组里有个同学,请假回上海探亲。那个同学回来以后谈到,上海七○届中学毕业生,有的进工厂了。这个消息在个别同学的思想上,引起了波动:有的觉得自己下乡“吃亏”了,有的产生了想离开农村的念头。小阮发现这种思想苗头以后,及时向领导作了汇报,并建议办个学习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领导同意小阮的意见,当晚学习班就办起来了。
学习班上,小阮领着伙伴们,反复学习和领会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教导。大家畅谈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收获。他们从亲身体会中认识到,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这里大有作为;上山下乡不是什么“吃亏”了,而是革命事业的需要,培养锻炼革命接班人的途径。他们一致表示:决不能中“下乡镀金论”的毒,要扎根农村干革命!
今年春天,工厂需要招收一批新工人,经贫下中农推荐,公社党委批准,一致决定叫阮惠达去。小阮想起了毛主席关于“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的教导,向她的伙伴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去工厂最合适?”大家说:“你到农村以后进步最快,贫下中农推荐,领导又批准了,你去最合适。”此时,小阮却推荐让知识青年朴存英去。她说:“小朴到淮北农村插队以来,一直表现不错。根据她家庭的实际情况,我看还是她去最合适。”阮惠达耐心说服了其他伙伴,又取得了贫下中农和领导同意,终于让朴存英去工厂,她自己愉快地留在农村,继续接受再教育。
阮惠达的这种行动,在赵楼公社广大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中,被大家传为佳话。阮惠达留下以后,更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决心同当地贫下中农一起,为改变淮北农村的落后面貌,贡献出自己的青春。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